集团门户     中 -文   |   English
快速导航
媒体关注
在这里,我们聆听媒体对我们发出的声音。
网媒看改革温州行:田间地头变化大

  11月19日,看改革温州行第二日,探秘温州改革继续进行。由中央、省、市网络媒体,专家学者,草根记者等改革探访团一行,走进瑞安华峰、瑞安梅屿蔬菜合作社、瑞安市马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深入挖掘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农村改革的进展成效。

  温州金改两年多都有哪些变化?农改真正惠及农民了吗?这些问题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对话亲历者 看温州金改成效

  瑞安素有“温州经济模式发祥地”之称,在温州市金改年度工作考核中,瑞安也连续两年位居各县(市、区)首位。而“华峰系”也成为了金改中的排头兵。

  18日上午,探访团一行来到瑞安华峰民间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华峰小额贷款公司、华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对话金改亲历者,探寻温州金改历程。

  上午9时许,探访团一行进入华峰公司,然而让大家奇怪的是,三家相邻的公司却“人烟罕至”。除了客服经理等工作人员外,大家并没有看到客户。

  “其实,我们在瑞安辖区内还有开设8家分公司,分别坐落不同乡镇。”华峰集团副总裁、金融板块董事长翁奕峰向大家道出了原委。“‘做小’和‘分散’,正是我们的最大特点。”

  翁奕峰这里所说的做小和分散,不仅是华峰公司的市场定位原则,更是他们最具特色的地方。华峰最远的一家分公司,开在湖岭。作为瑞安经济最为落后,农民占比十分之高的地方,华峰建立了资农联系点,做到了真正贴近三农。

  然而,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么多家公司,全体职员仅为50多人。翁奕峰向大家介绍,人才的良性循环也是华峰公司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近年来,不少银行的客户经理跳槽到华峰,目前华峰共有30多位客户经理。

  另外,华峰在风险控制上亦区别于传统银行,在对客户进行净资调查时,华峰采用动态模式,而非一般银行采取的静态模式。这种动态调查评测甚至细化到客户的家庭和睦情况、社会评价和客户企业的历史行为。

  华峰是温州金改的“第一梯队”,也是温州金改的一个缩影。那么温州金改两年多来,产生了哪些变化?与实体经济又有哪些关系呢?

  “温州的金融改革,可以说是一种倒逼的改革,属问题导向的改革。”温州市金改办副主任余谦,向探访团介绍了温州金改的点滴。

  在全国12个金融改革试验区里,其中两个是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的,而温州是唯一一个处在经济下行期内的改革试验区。余谦表示,处在这样形势下的改革,问题会更多,也更难。

  近两年,温州在基础性工作上下了大工夫,如信用体系的重建。“例如政府35个部门的信用综合信息整合、争取到了人民银行总行授权温州地级市可享受省级分中心这样一个权限。”余谦也透露,目前也正在积极探索,市场化第三方如何做到信用应用,提升整个社会信用环境这样一个课题。

  另外,余谦表示,这两年借贷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培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据9月份数据显示,温州已有262家股份制企业,然而,这个数字在两年前仅为123家。余谦表示,2015年的目标,是达到500家股份制企业。

  随后,媒体记者与金融改革亲历者深入探讨“小贷公司能否转变为银行”、“只贷不存的模式如何打破”等问题。

(本文原载于2014年11月19日《温州网》  陈克力)

已阅读完毕,可选择 返 回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