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门户     中 -文   |   English
快速导航
媒体关注
在这里,我们聆听媒体对我们发出的声音。
尤小平:“新温州模式”的杰出代表

现任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的尤小平,在“轻工”支撑经济的温州,独辟蹊径进入“石化”领域,把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聚氨酯鞋革树脂生产企业,国内最大、全球第三大的氨纶纤维生产企业,亚洲最大的全无氟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生产企业和全国最大的超细纤维革生产企业。

两家上市公司,三家金融公司,五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最大聚氨酯制品龙头企业,不凡的经历和业绩,使尤小平成为公认的“新温州模式”的积极探索者和杰出代表。

近5年来华峰集团

贡献税收20亿元

1991年5月,改革春风沐浴下的尤小平,毅然放弃集体企业高管的“铁饭碗”,投资50万元创办了从事简单的塑料制品加工的红帽子企业——瑞安市塑料十一厂(华峰集团的前身)。

从建厂那一天起,尤小平就将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信誉视为立业之基。凭着过硬的质量和娴熟的销售手段,在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的温州,塑料十一厂的业务蒸蒸日上,越做越大。

1995年1月,初步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尤小平,投资2000多万元建立起了一条聚氨酯鞋底原液的生产线,跃过塑料制品加工业这个过低的产业门槛,撕开了被国外跨国公司垄断的层层防线,冲进了这个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高分子材料产业。这是华峰发展史上的第一次成功转型,更是一次重大的飞跃。

1999年,尤小再作惊人之举,投资有“贵族”产品之称的聚氨酯纤维(即氨纶)产业。2006年8月23日,华峰氨纶在深交所A股上市,实现了温州民企国内上市“零”的突破。

从2006年开始,华峰在“做强主业、适度多元、产融结合”战略思想的指引下,拓展产业链,延伸价值链,遵循“横到边、纵到底”的产业布局,接轨长三角、拓展中西部、迈入大东北,在全国12个省市建立起一个个产业堡垒。

华峰超纤、华峰铝业、华峰保温材料、华峰聚酰胺、华峰热塑性材料、华峰己二酸、华峰环己酮、华峰物流、华峰房产、华峰金融……

一批批新项目紧随而至,合奏出华峰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交响曲,成就了华峰成为浙江乃至全国民企“转型升级”的典型样本。据了解,华峰集团目前有员工8000多人,其中在瑞企业员工4000多人,不仅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近五年来还贡献税收20亿元左右。

回首来时路,尤小平说,“企业发展就像是一条抛物线,为了让华峰走得更高、走得更远,我们必须在一条抛物线到达顶点时,换一条抛物线,走到另一条抛物线上,这样才会形成阶梯发展。”

把“责任关怀”带上全国两会

作为一家化工企业,尤小平领导下的华峰建立起了严格的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不断打造健康、安全和环境“三个标杆”,探索出一条适合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关怀”新路子。

今年3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尤小平已是第七次将“责任关怀”的建议案带上全国两会。作为“责任关怀”的形象大使,他“以身说法”,从华峰践行“责任关怀”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出发,呼吁政府、行业协会要把“责任关怀”的评价作为企业评价的一项经常性内容,作为考核企业是否注重环境、安全、健康及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而尤小平的“责任关怀”不仅仅体现在自身建设,更体现在对社会的责任担当上。据不完全统计,华峰多年来已经为抗洪抗震救灾、助学助教、扶贫济困、植树造林等慈善公益事业捐赠了1亿多元。2009年华峰被评为“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

“把许许多多的不可思议和不可能都在我们手中变为现实和可能,那么华峰在企业海洋里就能冲过一切障碍,滚滚向前。”尤小平说,“美丽化工,魅力华峰”是华峰今后努力的方向,华峰将积极推动全球化工新材料产业的融合与发展,让更多的潜在变为触手可及,努力开创更加绿色、健康、舒适、美丽的新生活。

  (本文原载于2014年10月13日《瑞安日报》 通讯员邹宗钧  记者李心如)

已阅读完毕,可选择 返 回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