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门户     中 -文   |   English
快速导航
企业文化故事

企业是大地,文化是河流。而文化案例故事则是这“河流”激荡“大地”时,激起的一个个水花,它们让文化以更生动的方式在滋润着企业发展。

老姜伯的第二“春”

  在华峰集团成立的早年1996年,瑞安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受聘华峰。他,就是姜新民,一头花白的头发,精神矍铄的面庞,声音洪亮,为人亲和,同事们都尊称他为“老姜伯”。

  老姜伯曾先后在瑞安钾氮肥建设指挥部、纺织工业公司、协作办、政协等单位工作过,受聘华峰时已经66岁了,退休后的他,总是闲不住,想发挥余热,因缘际会,来到了华峰,没想到却被华峰所迸发出来的创业激情所感染,从而重新燃起烧了生命的活力。

  老姜伯主要负责项目的申报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抢”和“逼”是出了名的。1998年,华峰领导层决定上马第一期氨纶生产线。这项投资1.6亿元的高新技术产品项目,风险大、投资大、技术含量高,它的成败直接关系到集团公司的命运。老姜伯知道,选准了一个项目后,在实施过程中, 时间显得异常重要。时间就是机遇,时间就是效益。他对自己说:“一定要抢时间!”时年7月的一个下午,他将“可行性调查报告”送到省石化厅,准备次日起草《送审报告》后,分别交技改处处长和省厅厅长签字。不料事情突变,技改处处长当天还在上虞县,并将于次日由上虞直接到上海,再由上海乘飞机到东北。而厅长也将于下周一出国考察,一去一个多月。“怎么办?”面对这一突发事件,老姜伯性格里的“抢”劲上来了。他央求省厅技改处陈工程师连夜拟送审报告。报告写成后,已是次日凌晨。上午,老姜伯赶到上海,因为他已得知技改处处长10点多钟将乘火车抵达上海。在上海火车站,当老姜伯啃着面包,喝着矿泉水,将《可行性调查报告》等一叠资料交到技改处处长面前时,处长被深深地感动了,当场签署了报告。随后,老姜伯又马不停蹄的赶回杭州,将报告交给厅长审阅签字。

  正是凭着一股抢劲和对工作的高度热情,老姜伯为早期华峰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完全忘记了自己已是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依然像一个奋发有为的战士活跃在自己的“战场”上,焕发出生命中的第二“春”!(王赛)

  案例点评:敬业的人正是怀着一种对职业的敬仰,才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找到自己的价值。俗话说:青春六十再扬帆,年逾越花甲的老姜伯正是凭借敬业和不放弃的精神,并保持勤奋的工作态度,赢得了自信与人们对他的尊重。(一舟)

已阅读完毕,可选择 返 回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