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门户     中 -文   |   English
快速导航
媒体关注
在这里,我们聆听媒体对我们发出的声音。
尤小平为何连着三年将“绿色建筑”带上两会

“污染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治好的。”全国人大代表、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踏入全国两会浙江代表团的驻地宾馆时,仰头望了一眼头顶那片因西北风到来而显现的蓝天白云,感叹道。

此次赴京参加全国两会的浙江代表团成员,几乎都会被媒体问及雾霾对其产生了何种影响,但真正施以生态文明的建议并撰写议案的,尤小平是少数代表中的一名。“我已是第三次将绿色建筑的建议案带上两会了。”他说。

建筑对于环保的意义很容易被人忽视,尤其在中国,建筑对能源的消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但取得绿色建筑(尤小平解释,绿色建筑就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标识的项目仅占全国总建筑面积约1%。

责任感十足的尤小平指出,近年来,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越演越烈,大气环境污染四面告急,“十面霾伏”难以避免,向污染宣战已成共识。“生态保护是一项全民族、全社会的共同事业,面对现实生活中高能耗、低标准等导致出现的‘雾霾’,我们在有共识的同时更要有行动。”

他表示,李克强总理于3月5日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又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在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以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作了重要部署。这让他对环境保护有正面影响的绿色建筑的建议倍感信心,“我今年的议案是呼吁绿色建筑要从‘浅绿’向‘深绿’迈进。”

连续三年执着于绿色建筑,另尤小平欣喜的是,行业向好的变化也在发生。他表示,从2015年1月起,执行8年的旧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终于退出历史舞台,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开始施行。与旧版标准相比,新标的条款更为清晰、明确,没有模糊的空间存在,且新标更进一步规范了绿色建筑行业的市场规则,并把绿色建筑行动上升到国家战略。

“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广绿色建筑,对实现节能减排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尤小平表示,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建的房屋面积高达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而我国每年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量却为发达国家的2至3倍,建筑耗能的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35%左右,且呈上升趋势。”

“对于绿色建筑来说,技术是公认的由‘浅绿’迈向‘深绿’的催化剂。”尤小平以数字例证,表示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已占国民经济总能耗的27.5%,如果不加快绿色技术和管理的创新,不加快先进保温材料、隔热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从节能建筑到绿色建筑、从单体建筑到区域建筑、从“浅绿”到“深绿”的三个转变就很难实现。

为此,他做了如下建议:

一是要加强《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实施贯彻力度。

二是要把建筑保温、隔热技术和材料列为建筑节能的重点,相关部门应从保温节能性、防火安全性、质量可靠性和性能持久性等4个方面加快制订墙体保温材料行业标准。尽快形成既符合防火安全性能,又能达到节能效果的建筑保温材料行业规范体系。

三是要加强对建筑节能材料的性能和安全认证,严格建筑节能市场准入监管。推广应用节能效率高、阻燃性能强、使用寿命长的新型建筑节能材料;淘汰易燃、有毒及职业健康危害严重的劣质建筑节能材料,实现建筑节能与消防安全的双重目标。

四是要严格建筑设计与施工环节的管理与监督。把推广使用绝热性能优良的新型保温材料作为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式,确保新建建筑达到民用建筑节能标准,同时加快推进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努力降低全社会建筑能耗水平。五是研究制定税收和金融优惠政策,激发市场主体设计、建造和使用绿色建筑的内生动力。

绿色建筑不是尤小平唯一坚持提出的建议,关于在企业界倡导推广“责任关怀”和对非公企业内部人员经济犯罪惩处等方面,他亦有持续呼吁。对于自己的坚守,他如述解释,“不想一年一换,不想博眼球,只想尽自己力量,通过长期呼吁引起全社会关注。”

(本文原载于2015年3月6日《浙商杂志全媒体》作者 沈晓琳)

已阅读完毕,可选择 返 回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