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为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做什么?】

潮从创新涌,千帆向“新”行。今年的第一大热词,无疑是“新质生产力”。

何为“新质生产力”?它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十四五”以来,华峰集团正如一艘领航数字化转型、逐浪新质领域的旗舰,补强产业链、融合创新链、构建生态链、培育人才链,在“聚链成圈”中逐步摸索出一条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质快车道”。

在此背景下,本期《说吧》栏目推出我们能为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做什么?的话题征稿,本话题旨在从技术创新、生产优化、人才培养、企业文化等多维度出发,深入探讨如何有效激发和利用新质生产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每一步向未来跃升的背后,都离不开每一位华峰员工的努力与智慧。为更好地总结经验、分享成果,激发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我们诚邀广大员工积极参与此次话题征集,分享您的见解,无论您身处哪个岗位,不论是个人成长感悟还是团队协作案例,亦或是对企业创新的思考,我们都期待您的精彩分享,共同探索企业发展新路径。

 

王清泽:

作为华峰的一员,我认为我们能从技术创新、生产优化、人才培养和企业文化四个维度出发,为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贡献力量。

技术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精准预测市场需求,优化库存管理,减少资源浪费。同时,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生产优化是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精益生产、流程再造等方法,优化生产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生产效率。此外,通过跨部门协作,整合资源,我们可以构建更加高效的供应链体系,降低成本,提升响应速度。

人才培养是新质生产力的基石。华峰集团应该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特别是对新技术的掌握。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学习,我们可以提升团队的整体能力,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鼓励员工参与创新项目,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技能,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企业文化是激发创新的土壤。一个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文化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华峰集团应该建立一个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提出新想法,即使这些想法可能不完全成熟。同时,为员工提供安全的试错环境,减少对失败的惩罚,让员工敢于尝试,勇于创新。

作为一名华峰员工,我将从自身做起,积极学习新技术,提升个人能力,同时在工作中积极实践创新思路,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王健康:

我们能为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做什么?——以下是基于欧盟“双重转型(Twin Transition)”的思考。

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战争、宗教与疾病时刻影响世界经济,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化工行业面临供过于求的窘境,传统化工企业完成制造转型向绿色化、低碳化、节能化,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已刻不容缓。

2024年上半年,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和《净零工业法案》正式实施,另外,《净零工业法案》则是帮助欧盟在全球低碳工业领域确立领跑地位。近年来欧盟围绕“数字化转型”和“绿色转型”颁布了多项法律、条例,目标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循环经济和数字化,我们不难看出,欧盟化工制造业这场空前规模的转型其背后的主要逻辑其实是围绕绿色、竞争力、供应链、可持续四个方面展开。

面对欧洲的“去中国化”,各跨国公司不得不考虑缩紧供应链版图,而你退我进,中国企业可以借此机会加速海外扩张,抢占国际市场。简言之,华峰集团面临的是挑战更是机遇,为此,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核心理念是绿色、高质量、数据智能化、可持续,核心策略是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既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也要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任祝辉:

作为一名新入职一年的新员工,我认为大学生青年群体作为最具活力与创新精神的力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这场变革中,我们能为企业带来什么呢?

首先我们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不仅能将在大学中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工作中,还能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和理论基础,积极投身于企业的科技创新前沿。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不管是电气自动化,还是机械自动化,还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我们都能够快速将这些技术与企业的生产、运营环节相结合。

其次,在创新思维方面,青年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勇于提出新颖的想法和独特的见解。在组织管理领域,还能协助企业优化内部流程,建立更灵活、高效的组织架构,实现信息的快速流通和资源的精准配置,提升企业整体的运营效率。

最后,我们也可以是培训活动的积极推动者,我们善于学习和探索,可以将自己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在部门内部或是班组内部进行分享和交流,通过组织内部培训、技能比拼、技能讲解等多种形式,提升整个团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促进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共同合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项南:

在新质生产力成为发展关键的当下,作为华峰员工,我们能从多方面为企业提升新质生产力出力。

从技术创新角度看,研发岗位的员工可积极探索新工艺。比如深入研究新型材料在产品中的应用,使产品性能更优。生产一线员工则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改进设备或流程的小点子,提高生产效率。

在生产优化方面,生产计划人员可通过精准排产,减少资源闲置时间。质量控制人员严格把关,降低次品率,避免资源浪费,让生产过程更高效。

人才培养上,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可以开展内部培训,分享操作技巧和实践经验。年轻员工积极参与学习交流活动,激发新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才发展氛围。

企业文化层面,我们都要积极践行务实创新文化。在日常工作中鼓励创新想法,不怕失败。每个部门、每个团队都可定期开展头脑风暴,让创新意识深入人心。无论是个人工作中的小创新,还是团队协作产生的新方案,都可能成为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为华峰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之路上添砖加瓦。

 

李文英:

作为一线操作工,我们是企业生产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每一分努力都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提升新质生产力,需要我们从自我做起,持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在快速变化的化工行业中,只有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我们才能适应新的生产要求,提高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我们应当注重团队合作。在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通过加强沟通与协作,我们可以发现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共同提升整体的生产力。

安全意识的提升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环。化工行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安全,从而为生产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还应该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创新活动中去。无论是小改小革,还是重大技术革新,每一个创新点子都可能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

每一位员工都应该以企业为家,积极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献计献策。携手并进,以实际行动为化工企业的新质生产力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范白莉:

作为华峰大家庭的一员,无论身处何种岗位,我们都能为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要有敢于尝试的勇气和不断探索的精神。研发人员可以加大科研投入,攻克技术难题,推动产品的更新换代;生产一线的员工可以提出改进生产工艺的建议,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生产优化同样至关重要。从合理安排生产流程,到减少资源浪费,每一个环节的优化都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的提升。我们要注重细节,善于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以实现生产的高效运行。

人才培养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企业也应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晋升机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人才在华峰的舞台上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

而企业文化则是凝聚人心的力量。我们要传承和发扬华峰的优秀文化,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在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中,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

 

温小建:

在企业追求新质生产力提升的道路上,我想我们每一个华峰人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我们要不断学习岗位新知识和新技能,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是基础。积极参加公司组织培训、学习交流活动,通过参加培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适应新的岗位生产需求,一专多能做贡献,提高生产效率和岗位人员紧张情况。

其次,我们要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积极提出新的想法、合理化建议和解决方案等。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时发现设备潜在故障和安全隐患。通过严谨的工作,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安全生产。

最后,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与同事密切配合,分享经验和知识,共同攻克难题,并建设好学习型班组和安全标准化班组。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够打破部门壁垒,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推动华峰企业整体生产力的提升。

总之,作为华峰企业的一份子,我们从自身能力提升、创新思维培养、团队协作加强、等方面入手,定能为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李山辉:

作为操作工,我们身处生产一线,是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的重要力量。

从技术创新角度看,我们在日常操作中能发现许多改进空间。比如,对于复杂的化工仪表,我们可建议引入智能监测系统,实时收集和分析数据,提前预警故障,减少维修时间。操作中还可以尝试改良工具,像特制的防腐蚀、更灵活的阀门扳手,提高操作效率。

生产优化是我们的关键职责。在物料投放环节,依据长期经验和数据反馈,我们可协助优化投放顺序和时间,提高反应效率。合理规划设备的启动和关闭流程,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同时,注重现场 5S 管理,保持环境整洁有序,确保物料和工具摆放合理,减少操作失误和寻找物品的时间成本。

人才培养方面,老员工可以在现场对新员工进行一对一指导,分享实际操作中的技巧和应急处理方法。定期组织操作经验交流分享会,让大家共同提升。鼓励年轻员工参与到技术改进项目中,实现传帮带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总之,我们操作工从各个维度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定能为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发挥巨大作用。

 

 

 

 

     
© 华峰集团2009-2010版权所有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