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峰铝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铝”程

冬日的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上海华峰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厂房上。机器的轰鸣声和工人的脚步声不断交织,一卷卷铝材在生产线上有序移动,长长的物流通道内一辆辆货车正准备发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市场。

缘何16年间,华峰铝业一举成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成为全球各大汽车品牌制造商结缘的供应商?作为铝热传输材料行业的明星企业,华峰铝业在追求卓越与创新的征途上,在国内外市场上屡次上演应用端的破冰行动,实现令人瞩目的完美逆袭


质量之铝:咬定青山不放松

走进上海华峰铝业的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热轧机和繁忙的生产线。工人们穿着统一的工作服,戴着安全帽,有条不紊地操作着各种设备。

公司生产部精益办主管金程飞正在巡视生产线,她指着一旁的铝锭说:我们都有察‘颜’观‘色’的习惯,对原料、半成品初步查验,掌握第一手情况,发现异常及时调控,决不能影响产品质量。”

“做企业就是做产品,产品好才是硬实力;必须坚持以质取胜,始终做到产品质量可靠,为客户提供超预期的产品。” 公司董事长陈国桢的这一质量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体员工。

多年来,华峰铝业始终坚持以“两提、两控、两减” (提高成品率、提高质量一致性;严控质量事故、严控过程报废;减少客诉、减少退货)为目标,牢固树立“客户要求就是改进目标、客户满意才是验收标准”的理念,在产品生产的全流程、全环节注入“质量力”,从原料质量把关、过程指标管控到产品出厂、用户使用评价,全方位全过程做好质量管控工作。

上海华峰铝业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新游告诉记者:若某个环节出现异常,系统都会及时预警,立即反馈处理,对于用户反馈的意见,各产品生产线迅速响应优化产品质量,不断满足客户要求,切实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市场美誉度。说罢,李新游还向记者展示了近年来接连获得的“全球最佳供应商奖”,其中不乏来自日本、德国、韩国等国际行业巨头的认可。

打造质量之铝,离不开设备更新改造和智能化升级。面对大型设备建成后难以改动的产业特点,华峰铝业仍坚持把设备迭代升级作为产能提升、提质增效的保障,以补短板、固底板、锻长板来推动“传统技改+智能化升级”双轮驱动。
 
我们的重庆基地二期项目将引入国内首条热连轧生产线,使铝材厚度从4-6毫米大幅降低到1.8-2.1毫米,显著缩短换卷和冷轧时间,大大提高整体生产效率。上海华峰铝业总经理高勇进介绍了二期项目规划,并表示将利用新设备、宽机型的优势,力争实现产能的新一轮突破,不仅要解决目前热轧产能的瓶颈,更要以智能化的手段提升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

除了大型设备焕发新活力,实现质量“强筋健体”外,自20226月正式启动公司级精益生产项目以来,企业降本、增效、求质的成效明显。

持之以恒地开展好成本优化工作,对于一家上市企业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充分发挥两地、各车间、各工段的产能调节和优势互补功能,提高生产计划的合理性、预见性,实现综合成本最优”谈及此,高勇进表示,这得益于华峰铝业既对外发挥好合作方资源,利用好优惠政策,向外延伸进行降本;更关注通过内部创造、向内挖潜实现降本增效。

2023年,我们完成创新项目 30 多个,采纳并落实改善提案 100 多项、合理化建议达500 多条。”高勇进向记者透露,深入开展好“创新项目、改善提案、合理化建议”全员活动,就是为了鼓励每一位员工立足岗位、动手动脑、探索创新,营造人人关心质量、重视质量、追求质量的浓厚氛围。


创新之铝:一剑光寒十九州

离开生产车间,记者来到了位于上海华峰规划设计与技术研究院。这里的技术人员正在忙碌而专注地进行铝合金材料的研发实验,以确保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更优标准。

我们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高强耐蚀复合水冷板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和耐腐蚀性,非常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冷却系统。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目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业务占比已达到50%左右。铝合金研究室负责人聂存珠向记者展示说。

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同行间的较量犹如华山论剑,高手过招,稍有不慎便可能败下阵来。唯有不断创新技术,快人一招,方能掌握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陈国桢表示,近年来,华峰铝业集中优势资源要素,放开手脚搞科研、心无旁骛攻难关,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建立起科技、产品一体贯通的创新体系,形成了清晰的产品谱系和技术路线,以迭代新品的推陈出新确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特别是加快预埋钎剂、无钎剂等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步伐,加快 CTB 等高附加值新品的市场推广。

——特别以高技术类材料、绿色低碳类材料、清洁环保类材料等迭代新品为主力,树立华峰品牌在世界新能源汽车热交换材料领域的口碑和优势。

如何抓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重中之重是让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在横跨千里山海的重庆基地,正在推荐《新能源车用铝热传输材料制备与性能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申报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从官方获悉,我国已连续九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但中国的铝热传输材料产业“大而不强,传统铝热传输材料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更高换热要求。为此,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先后多次发文,鼓励国内企业突破新能源热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加强我国新能源车用铝热传输材料的自主可控性。

“与国际一流铝热传输材料相比,成品率提高10%,单位产品能耗下降18%,废料循环利用率100%。”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说,该项目研制了超大宽幅大卷径复合铝热传输材料。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首次应用数字模拟技术构建动态铸造数据模型、独创多点刀轴压力调控技术,发明复合皮材跑偏控制技术,创制了超薄高热导率高强翅片材料……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3项,实用新型专利63项,产品在特斯拉、奔驰、宝马、比亚迪等国内外100余家知名企业广泛应用。


绿色之铝:风光不与四时同

进入“双碳”时代,水和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宝库。作为相对高耗能的铝加工企业,发展清洁能源、优化用能结构,推进绿色低碳发展重任在肩。

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和行业阶梯电价的实施,意味着铝加工行业唯有走新路子,才能实现绿色发展。早在2022年,华峰铝业积极探索实践铝业+光伏新模式,实现了从煤电铝绿电铝转化,率先完成上海金山区首批分布式光伏全容量并网的标杆性能源改革试点项目。

在厂房屋顶、空地、停车场车棚共12.4万平方米的区域铺设23000余块光伏板,建设12.6MWp分布式光伏项目,实现光伏清洁能源发电量1200万度/年,每年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8000吨。指着眼前大片的光伏面板,高勇进欣喜地说到,这已与传统铝型材企业的生产环境有着天壤之别,这些不起眼的空闲区域,都在为华峰铝业注入绿电。自项目投用后,不仅用电成本大幅降低,更有利于公司节能减碳、绿色转型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对于华峰铝业而言,铝业变绿业,远远不止如此。除了光伏赋能,华峰铝业在原材料端,通过采购绿色铝锭和再生铝利用,大幅减少了碳排放。我们还上线了碳排放系统,为每个产品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证书。高勇进继续说道。他展示了一份碳排放证书,上面详细记录了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碳排放数据。这不仅是积极响应国家的低碳化政策,也是对客户的一种绿色承诺。

凝心聚绿,向绿而行,是制造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华峰铝业转型发展的方向。在华峰铝业,治理废气、节能降耗等方面的战役接续进行……如今,华峰铝业先后取得了碳足迹”“绿电铝认证,获得了绿电生产标识,成功跻身国家级绿色工厂序列。在可预见的未来,“绿色之铝”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场景、新风光。


编者手记:

实地采访中,记者发现,铝加工行业不再是单一的高速增长的时代,巨头跨行入局、同行内卷加剧、行业洗牌加速,将成为一种常态化趋势。

铝加工行业本来就是万亿级市场,市场规模预计会从50万吨增长至150万吨。无论是在增量竞争中拼速度,还是在存量竞争中拼品质,最终比拼的是企业的内生动力、创新活力。”高勇进在谈及行业和企业发展的未来时充满信心地表示。

随着空调、空分系统、AI服务器和储能散热等铝应用的不断拓展,再加上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风口,尤其是汽车电动化、轻量化、一体化发展的时代浪潮,单单一辆车的含铝量从10公斤以内到目前突破25公斤,充分说明了铝材料市场的巨大潜力。

一路上,你可以看到在华峰铝业的每一个角落,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夜幕降临,这里的24小时都在书写着属于华峰铝业的故事。毋庸置疑,锚定“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汽车热交换材料供应商”的目标,华峰铝业正着力构建生产经营全视角体系,以科技创新、提质增效、绿色低碳为抓手,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铝”程。

 

     
© 华峰集团2009-2010版权所有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