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峰企业文化案例

“务实为本,创新为魂”是华峰的企业精神,华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源泉。为了使华峰的企业文化能够深入人心,《华峰》杂志特开辟专栏陆续刊登企业文化案例故事,通过情景的真实再现,让读者真正感受到华峰企业文化所倡导的理念和精神。这些案例所讲的故事虽然都是发生在企业里的小事,却件件真实,例例感人。为加深读者的理解,我们在每个案例后面都进行了点评,以期引起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共鸣。

 

“一圈”的品质之争

那天早上,我巡视完系列,匆匆去贴纸管备用,单丝管理员把我叫进了系列。“你看看这个位有什么问题”,他一脸严肃地问我。我有点愕然,再次巡视这个位号。好像没有问题啊,我面露疑惑又有点心虚。这时,单丝管理员指出问题所在:第一根丝束在第二罗拉上多缠绕了一圈(这会影响产品的牵伸)。

问题上报经过调查后,连续四个运转班都没有发现这个问题,是我在处理故障时造成了这个问题,导致多个产品降等。管理工程师马上决定对所有异常产品进行翻箱追溯,坚决不让问题产品流入客户手中,并对异常产品送样检测。尽管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在标准范围内,但翻箱追溯仍在继续。最终,发现是因为我们在巡视时只盯着机台上废丝之类的小问题,对品质不上心,只想着捡掉几根废丝,避免卫生打扫不干净被考核,所以才本末倒置。

之后,工段逐渐完善各类制度,定制巡视要求(包括配置手电筒、规定单个位巡视时间等),加大质量教育,使得工段投诉率逐年下降,一等品率逐年上升,我自己也成长为一名单丝管理员。

现在我们公司的产品销售情况很好,产品供不应求,在工段会议上,听到管理工程师这样说,我感觉挺欣慰。这是对华峰品质的肯定,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认可。(石奉生)

案例点评:虽身处工作一线,无法去面对面向更多人传播华峰的品牌形象,但维护华峰品牌形象和铸造华峰品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石奉生)

 

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

429日,阳光明媚,正当准备喜迎“五一小长假”之际,生产一线却碰上了“阻碍”。早上10点,锅炉传来紧急消息:2号供热炉异常停止,请各车间注意油温波动。

导热油是纺丝车间的命脉,这个消息对处于系统末端的E车间来说,冲击更大。纺丝E生产主管苏立第一时间下达指定,林友棉班长严阵以待,紧盯DCS温度曲线,观察各系列生产温度变化。

从接到通知起,导热油进口温度在极短的时间里从320℃降到301℃,虽然只有19℃的变化,却对热媒系统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各系列二加开度直线上升。在林友棉的指挥下,吴礼义、林义分别前往一期、二期热媒间,对二加、三加阀门进行流量操作,通过加大热媒流量,稳住生产温度。

当导热油进口温度降到285℃时,纺丝生产工艺濒临崩溃,只好安排每条系列停纺12个位,对停纺位号逐步降温,保持原液流通,保证复产的可纺性。这时,叶国建经理赶来,大家的士气备受鼓舞,行动更加迅速,楼下各系列单管确认位号,楼上组件班长薛明辉直接对接提位,一气呵成,林友棉在确认停纺位号好,开始对这些位号降温。

1106分,锅炉启炉,纺丝E迎来了胜利的曙光,进口油温稳步上升,所有人终于松了口气。随后,丙班、乙班的兄弟早早就从家里赶来待命,算上当班人员将近50人,开始对停纺位号进行复产。由于事先对原液可纺性的保护,重新投位生头很顺利,仅用2个小时,便成功恢复了生产。(潘烽伟)

案例点评:只要跟生产有关,一通电话,千军万马虽远必达。厂服上的“安全生产,我的责任”,这句话已经深深的印在每位华峰人的心里。(潘烽伟)

 

“注意安全”---班长,我记住了!

“朱自清的《匆匆》里有这么一句话:‘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并不是什么都能够再次拥有。人的生命就像时间一样,一去不复返,再也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为了让我们的生命能够得以长久,我们首先就要做到事事安全,将安全铭记于心,时刻警惕自己做事要安全。”这是重庆氨纶设备动力部供热岗位乙班班长范海刚在对新员工刘涵鑫进行安全教育时的开场白。

随后话锋一转,他对刘涵鑫说:“现在我要给你讲‘注意安全’这四个字。这四个字虽说简单,但非常重要。今天是你进入班组的第一天,你就和我到设备现场走走。”当他们来到锅炉叉车装运煤渣处时,范班长说“小心叉车,注意安全”;当他们爬上布袋除尘器时,范班长说“布袋除尘器楼梯比较陡,上楼梯时注意安全”。刘涵鑫对我说:“每当听到范班长‘注意安全’这四个字,心里都暖暖的。范班长的一句提醒,让我对安全更加重视、更加负责,也让我感到华峰对员工生命安全的重视。”

范班长说,一时疏忽大意和简单了事,都会给“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三大敌人提供乘虚而入之机,使无辜的生命惨遭不幸。如果每一位员工都能将安全铭记在心上,这三大敌人将无法入侵。

“常在心中默念‘注意安全’这四个字,才能够让自己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我要在自己的心里快快筑起安全的防风林带,让安全根植于我的心间,铭记永远。‘注意安全’——班长,我记住了!设备动力部供热岗位乙班新员工刘涵鑫在采访中如是说。(周世越)

案例点评:时时刻刻按照规章办事,杜绝做违规的事。范班长的话语,让人明白了在生产岗位上要严格认真细心操作,,做到每个细小环节都认真对待,将安全铭记在心。(周世越)

 

我的强迫症班长

我是化验一班的一名化验员,小宋是我们的新班长。平时她坐在位置上面色冷峻,仿佛空气里都弥漫着沉重的气息。她那严肃认真的劲儿会让你感觉这个人有强迫症

从工作区域的角角落落到堆放物品的组件仓库,她都是亲力亲为地让每一个物品都分门别类,各得其所,大到货架、小到烧杯。每天的工作她安排得也是井然有序,并且随身携带自己的工作记录本。

每天午休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开会。这在以前很少有,开始时我们都很不适应。并且小宋一说就能说很久,说实话开始时我也觉得她很啰嗦,怎么有说不完的事情并且一再重复。在后来的工作中,我们才体会到她那些话的重要性。反复强调的事情必然有它需要重视的部分,只有我们听进去了才会减少工作中失误。

在员工的行为习惯上,她也非常苛刻,数据书写必须规范,检验章要工整清晰,记录本要边角整齐,防护用品要佩戴齐全……强调再强调。但也正是因为她的这些要求,才让我们的行为习惯越来越好。

在生活上,她也相当地。厂服裤子不能露脚踝,过肩的头发必须扎起来……这些条例在以前可能只是跟大家说一下,但小宋会把它们列入考核项。一开始,这些条例也会被大家不理解,让人觉得苛刻,但在一次培训听到一个员工头发被卷入生产线时,大家也明白她的良苦用心:有时候你觉得没有必要的事情也有可能是一个个潜在的危险源。跟小宋一起工作时间久了,你会觉得很充实。(张雪)

案例点评:要干就要干好,干出效果。作为一名班长,小宋那“强迫症”似的工作作风,最终赢得了大家的肯定,也成为了众人效法的榜样。(张雪)

 

动力的“三字经”

如果把一座工厂比喻成一个机器人,动力供热工段就是能量的核心,就像是漫威英雄“钢铁侠”胸前的反应炉一样,为“钢铁侠”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让他拥有超凡的能力。在两年的工作历练中,我从班长那里学到了动力工作的“三字经”:

第一是“稳”。设备运行要“稳”,介质输出要“稳”,设备操作要“稳”。每一次的巡检不能马虎走过场,一定仔细认真,每一个数据必须如实记录,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心去巡检。严格按照工艺标准输出介质,紧盯DCS数据变化,及时作出调整,操作中一定不能仅凭经验去操作,一定要慢,要稳,避免因为误操作而造成机组异常甚至停机。

第二是“准”。查找故障要“准”,在处理过程中更要“准”。像一个好的医生那样,准确找出病因,对症下药。在平时巡检、日常保养中,要凭借日常积累的经验,充分利用“眼耳口鼻脑”,准确判断机组是否有故障,哪里有故障,故障的轻重缓急等等,及时反应并上报,用最准确的处理方式处理异常。

第三是“快”。设备异常反应要“快”,紧急事故处理要“快”。当发生紧急故障或者故障跳停时,必须第一时间快速作出反应,查找故障原因,严格按照平时的事故演练处理方式,用最快的时间,最好的方式,快速处理故障,第一时间恢复设备正常运行,保证车间生产。

班长说,要想学会并掌握这“三字经”,平时一定要多问,多学,多看,多思考,充分了解设备构造,努力学习设备相关知识,熟记并掌握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流程,真正做到“知己知彼”、“未雨绸缪”。(曾仲)

案例点评:有句俗话说得好“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要充分利用我们日常学习成果,掌握积攒经验,才能让工作得心应手。(曾仲)

 

是师徒,更似好姐妹

“继平,今天开始她就跟着你”,一大早,班长带着一个女孩来到我的工位上。她身穿一身黑色休闲服,扎着小辫,眼睛咕噜咕噜转动着朝我笑了笑。看着她期待的眼神,我显得有些不知所措,毕竟这是第一次带徒弟。闲聊中得知她叫双秋,河南人,20出头,之前没有做过类似的工作,但是个上进的孩子,对这份工作很有信心。

一开始我并没有先教她,而是先让她观摩我的操作流程。她非常聪明,看过几遍就主动要求自己试着操作。虽然刚开始动作有些笨拙,但她反应很快,领悟能力也非常强,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掌握了所有操作流程和技能技巧,成为了我的好帮手。

到独立操作工作时,她每天总是早早来到车间,工作起来一点也不含糊,她总是笑着对我说:“我年轻,跑得快,让我来”。简单的一句话让我感到特别温暖。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生产系列更改工艺,一个个氨纶丝饼的包装让人忙得不可开交。双秋忙好自己手中的工作,利用午休的时间帮我一起做小卷丝。离午休结束只有几分钟了,她实在有些疲倦了就趴在桌子上眯一会儿,我看在眼里真的很感动。每次我很忙的时候她都会主动过来帮忙,她忙的时候我也会主动过去帮她,不用彼此言说,我俩都会主动替对方分担,这大概就是默契吧。(韦继平)

案例点评:不难看出,传帮带的路上,她们不仅仅是师徒,更似好姐妹。传承的不仅是工作态度与精神,更是胜似亲人的情怀与温暖。(韦继平)

     
© 华峰集团2009-2010版权所有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