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在华峰一线闪耀

本刊记者 一舟  林加浩

五月前夕,华峰合成树脂公司的蔡信克和华峰化学公司的黄章勋被授予“浙江工匠”荣誉称号。

这是继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夏国林,全国优秀农民工吴福生、薛孝西,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劳动模范唐武福、全国纺织行业劳动模范费长书等一大批技艺精湛的工匠后,涌现出来的又一批“华峰工匠”。

可以说,他们都是华峰“匠人”的代表和缩影。从他们的身上,我们频频看到“工匠精神”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闪耀与升华。

工匠故事缘何在华峰传颂?工匠精神缘何在华峰闪耀?华峰工匠缘何竞相涌现?让我们一起探寻其中的奥秘。


机制:搭建工匠“成长阶梯”

一位好的机修工,要对所有设备构造、功能原理都做到了然于胸。被戏称为生产设备外科大夫的夏国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细算起来,夏国林已在华峰新材料公司机修岗位上干了21年。在华峰,他是一个名人。让他成名的不是一连串的荣誉光环,而是能独立完成各种复杂机械设备、工艺管道等安装工作,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在机修上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拿。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集团首批入选“八级工”名单的一线员工,他的工资待遇已经达到了中层管理者的水平。“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机修工,学历也不是很高,能拿到现在这份待遇确实想不到。”谈及此,夏国林笑着说:“现在干劲十足,未来我还会继续打磨自己的技术,向着更高级别的技工冲刺!”

对于像夏国林这样的工匠而言,这一切“真金白银”的果效,得益于华峰集团打破企业原有技师评定的职业发展天花板,为一线技能人才量身定制新的八级成长阶梯。

所谓“八级工”,是通过顶层设计,重建分配机制,形成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三大晋升通道,让八级工最高可拿到100万元,让更多一线技术工人在高要求、高标准下能拿到更高的待遇。

“今年,我们要加大八级技工评选评优力度,发现一个,评定一个,绝不能让认同华峰文化,有一技之长,且有高度责任感、任劳任怨的员工吃亏。”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在年初召开的员工大会上掷地有声地说。

 如何激发技术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如何打造一支高职业素养、高专业技能的工匠方阵”?

“让产业工人由‘工’变‘匠’,是集团上下推行‘八级’技工制和打造工匠文化的意义所在。”尤小平多次强调,推行该项制度是加强员工技能培养、拓宽职业发展通道、推动“传帮带”工作的重要抓手,更是提高员工向心力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去年,华峰集团瑞安基地和重庆基地已有近20位一线技术工人,通过八级技工制评定,实现技能职务“升级”。今年,华峰集团将在总结近两年评定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八级技工评选评优力度,进一步扩大评定数量,认证一批更高级别的技工,并在年内完成上海、江苏等基地的推广实施。


载体:递好“传帮带”的接力棒

在瑞安基地园区内的华峰大道两旁,一个个灯柱上的一面面道旗,宣扬着生产一线骨干的头像和座右铭。其中就有浙江工匠”黄章勋的一句感悟:俯身修好每一个零部件,挺身争当新时代好青年。

刚进公司的时候,就有师傅带我,这减少了我很多的摸索,师傅一丝不苟的传授及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深刻地影响了我。黄章勋说。

“投桃报李,在参与公司‘名师带高徒’的‘传帮带’活动中,我像我师傅一样,会把专注和细致的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技能需要传承,传承就是文化。在华峰,每一位受聘的“名师”,都不会敝帚自珍。

“一带一”“一带多”“多带一”,每一位新入职员工,都会有一名像黄章勋这样的“师傅”,在工作岗位上主动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方法,着手培养徒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岗位技能,让他们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从熟到精通,从精通到“精一、会二、通三”。

帮带路上,处处树榜样。传帮带的师徒制,传承的不只是技术本身,更是爱岗敬业、追求极致、甘于奉献的工匠精神。近几年,黄章勋主动承担重责,在传帮带机制的安排下,已培养了十余名“高徒”。

互帮互学,互比互进。如尝到甜头的华峰化学,正是借助千禧工匠明星班长明星师傅等“传帮带”载体,加速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涵盖一线员工、管理骨干和技术人员的“能工巧匠”。不仅稳定了员工队伍,还最大限度激发了员工学技术、练技能、当能手、做贡献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活动:“竞技场”上练就真本领

这轮我最快!伴随着高分贝的叫喊声,工匠9.9攻守擂台赛” 24头纺丝比赛的第一位擂主产生了,仅用时311秒。

“重复千百次,只为一两秒。”这是华峰化学“千禧工匠”林丙琛的努力方向。

当然,他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也给他带来不少的额外“收获”,作为擂主,每天9.9元,擂主守擂成功一年可增收3600元。

一个个“竞技场”中坚守“匠心”的典型,“劳动光荣、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和理念深入职工心中,展示了华峰工匠的风采,引发了新一轮的技能比拼热潮,也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5000个日日夜夜,华峰合成树脂的蔡信克几乎参与了公司本部及外埠子公司所有新建项目的自控设备安装与改造工作,创造综合经济效益上千万元。 

面对500多台卷绕机的“疑难杂症”,华峰化学的薛孝西利用其创新性的维修方法每年为公司创造效益近45万元。

……

无独有偶,已开展12年的华峰“创新创优创效”竞赛活动,每年开展技能比武超过100项,收集创新创优项目超过50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不低于6000万元。

沙场秋点兵,赛场竟风流。每一道试题,都是对产品的深度解读;每一次实操,都是对技术的精益求精。

一场场竞赛,是员工间相互交流切磋的平台;一个个活动,是形式新颖与实战接轨的擂台,更是技能培训的“工匠”课堂与“演练场”。

在华峰,工匠精神不是简单的一个口号,而是真正把它融入到研发、设计、生产、质量等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把热爱变成执念,把精神变成行动,在追求一种态度的同时,把产品和服务做好,让工匠精神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闪耀。

 

编者手记:

怀匠心、践匠行、做匠人。这一个个华峰工匠,绝大多数都是基层一线产业的工人代表,他们的事迹平凡而可贵,普通却高尚,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力挽狂澜的伟绩,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把自己的分内工作做好,但这一点,就是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

在逐梦圆梦的征程中,只有每一名华峰人把工匠精神融入到岗位实践中去,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把工作当事业,视职业为生命,自然就会成为工匠精神的传播者、引领者、实践者。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更多的华峰工匠定能不断涌现。

     
© 华峰集团2009-2010版权所有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