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把客户需求放第一位,还是把员工幸福感放第一位?

有人说:追求利润永远是企业的第一选择。一个商业体,作为一个团队,他们追求的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实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既然追求效益,是企业得以存续的前提,那么这个前提就意味着作为经营者,要把追求效益放在第一位。而满足客户需求,正是企业追求效益必须要做到的一件事情。

也有人说: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一些企业领导者发现,他们需要把员工幸福感放在首位,把客户需求放到第二位。他们颠覆性地设计出全新的组织结构,并且通过精心研究,为公司建立了一个通过提升员工幸福感达到令客户满意的模型。

不管别人怎么说,听听你怎么说!


正 方:

刘家豪:我的观点是企业应该把客户需求放在第一。首先我们处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客户拥有选择的权利。从供求关系上来看,我们是提供产品的一方,如果我们不把客户需求放在第一位,我们就会失去客户,丢掉订单,这会大大的降低企业的效益。企业效益不行,员工甚至可能面临失业,幸福感从何而来?其次,员工的幸福感从何而来?大多数人都面临着房贷、车贷以及家庭支出的压力,我猜想幸福就是能解决这些问题然后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然而这一切的关键是我们所拥有的财富多少。因此大多数人会选择一个高收入的工作尽管辛苦许多。最后用一个实际事例来说明客户需求第一。有一年年末对员工补偿工资,金额大概在2万左右。据我了解的是,拿到这笔钱的人都觉得很满足,很幸福。而这就是企业的效益给我们的红利。试问企业不把客户需求放在第一位,没有效益,何来员工的幸福感。

 

韩皓源:一个优秀的企业在客户需求这一环的工作一定是做得细致入微的。强大的客户群体是推动企业建设与发展的动力系统,如果不加以悉心维护,结果不言而喻。“客户至上”是众多企业的服务宗旨。很显然,客户的重要性对于企业来说是毋庸置疑的,毕竟是“衣食父母”,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把客户的需求考虑在第一位。没有客户群体,企业就失去了收益,没有收益自然无法存活,就更不用谈员工的幸福感。若是退而求其次,把员工幸福放置首位,企业将增加一定的负担,反之收益并不会出现显著的改观。一些企业没有幸福感,追本溯源还是客户资源的溃乏,不足以撑起员工的幸福感。常言“锅里有了,碗里才会有,幸福才会有”。一言以敝之,员工幸福感必然是建立在客户群体之上的,没有强大经济收益的企业不足以话员工幸福感。

 

杨宇森:有人说企业要以人为本,把员工的幸福感放在第一位,企业才能长存发展;也有人说企业要追求客户需求,保证商业利益最大化,这才是企业的根本。我觉得,企业就是要永远把客户放在第一位。众所周知,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要确保经营成功,必须能够有效的了解客户需求,努力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这既是企业对客户责任的体现,也是企业自我发展的要求。企业能够发展壮大,靠得就是利益,钱是客户给我们的,公司的一切都是为客户服务的,员工也是为客户服务的,员工不是为老板服务的,老板是服务员工的。搞清楚了这个概念,你才做得好企业。同样的道理,只有企业切切实实的赚了钱,有了利益,员工才能享受到更多更好的福利待遇,员工的幸福感才能得到满足。综上所述,企业只有成就了客户,认可了员工,方能追求可持续发展。

 

曾仲:我个人认为客户的需求应该放在第一位。没有客户需求就不会为公司带来利益,公司没有利益,员工就没有利益,这一点众所周知。那我想说的是员工幸福感,什么是幸福感?我是动力的,我觉得纺丝的工资高,好幸福;我朋友是纺丝的,他说动力工作好轻松,好幸福;比说我今天离职了,再也不用听谁号令,恢复了自由之身,好幸福;可能我明天没钱用了我又会觉得别人有稳定收入,好幸福。幸福感本就是一个多变且琢磨不透的东西,它没有一个准确的划线,你有你的幸福,我有我的幸福。今天有今天的幸福,明天又会有明天的幸福。一个公司几千上万的员工,怎么可能满足每一个员工的幸福感。再说客户需求,客户的背后也有一个商业体,他也要为他的公司带去利益,能成为一个公司的客户代表,那证明他是有能力的,他得以大局观为重,那么他的需求就得按照市场行情,社会环境来,不能漫天要价,胡搅蛮缠,不然就没人做他的生意了。满足员工幸福感有可能让一个企业更上一层楼,但是满足不了客户需求,那么这个企业就一定没有生存价值!


李盼:我认为重视客户需求才是企业发展第一要务。把员工幸福感放第一位将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惰怠,生活总是伴随苦难的,在这条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一时的幸福感更能激励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而陷入过度的幸福感中则会使我们以懒惰,懈怠的态度面对生活,阻碍我们无懈奋斗,阻碍我们取得更大的成功;第二个问题——人心不足蛇吞象,人性本就是贪婪的,本就是经不住考验的,长此以往的爆棚的幸福感会让他们感觉到他们得到的还不够,他们渴望更多的不劳而获的幸福;第三个问题——目光短浅,盲目自大,封建社会的满清政府官僚家们,他们幸福吗?他们无比享受他们锦衣玉食的生活吗?他们知道平民百姓渴望强大的火炮,军舰来保证他们平稳安定生活的需求吗?结果呢,结果是他们被外国军队踏破了国门,结果是他们湮灭于历史长河中。


反 方:

彭飞: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盈利是维持一个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下去不竭的动力,顾客是利润维持的源泉,而员工才是企业真正赢得客户的动力。员工是同客户的直接接触者,而员工的态度也将直接代表了企业对待客户的态度,如果员工毫无幸福感可言,那么他们对待客户的态度便也可想而知。其实,我们所谓的提升员工幸福指数,往往是在为组织的高绩效买单,维系客户固然重要,却也离不开员工这个维系客户的根本。我们都知道对于企业而言,顾客就是上帝,只有通过不断的发展和创新才能确保留住顾客,而决定企业能否快速发展的原因则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效率,这是企业的软实力,也就是所说的员工幸福感。有效的幸福感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从而得到有效的用户满意度,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企业更应当把员工放在第一位,努力创造员工幸福感。


何汉莉:在企业的组织结构系统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企业发展,企业就必须要以人为本,而在这个过程中,把员工的幸福感放在第一位,就显得尤为重要。积极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心理资本”,它不仅与员工的幸福感有关,还和绩效高度关联。通过积累员工的心理能力,让员工运用不同能力来满足动态的工作环境,从中体验真实的幸福感。不仅如此,马斯洛需求层次也表明,当员工的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会希望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员工不再是以前那样,通过消除不满意的因素就会达到满意,现在的员工更多的是注重心里的感觉和自我的实现。所以我认为,应该把员工幸福感放第一位。


谭翔:企业的客户需求与员工幸福感有着密切联系,企业为员工提供工作,员工为企业创造效益,员工的幸福感会对公司造成直接影响。一个公司,如果员工幸福感能达到70%,那这个公司的顾客满意度就能达到90%。原因在于,高幸福感下的员工对待工作更加热情与投入,能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高效率的完成自己的岗位工作,无形中为公司带来了更多效益。而如果满意度低的员工,不仅工作没有激情、动力,工作的时候自身的负面情绪也会影响到工作效率及产品质量,从而影响公司的产量业绩,质量问题而产生的客户投诉,使公司蒙受损失。我认为员工的幸福感相比客户需求而来得更重要,企业应拉近与员工的距离,使员工之间的相处更为融洽,增强企业凝聚力,保持企业能够平稳发展。一个好的企业要做到内外兼顾,不仅要关爱客户,也要关爱员工,只有这样的企业才具备竞争力,才会被市场认可。


张信:这个问题在我看来要从企业实际出发。放在二十年前的话,华峰处于企业发展初期必需把客户需求放第一位,赢得客户满意至关重要。在企业不断发展后的今天,作为一个成熟的行业龙头企业,我认为更应该把员工幸福感放第一位。这不是说不重视客户需求,不追求利润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恰恰相反,有学者研究表明员工幸福感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提升员工幸福感能让员工更好地服务企业达到客户满意。华峰的企业文化建设正是在不断探索和努力提高员工的幸福感与归属感。每逢过年过节我们都会举办许多福利活动,有除夕晚会,端午包粽子等,更难得的是工段里还会时常举办各项康乐活动有烧烤聚餐,休闲垂钓,快乐读书会等等。这些活动不仅给员工带来了快乐,而且释放了工作中带来的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正验证了把员工幸福感放第一位是多么正确。


况朝江:高质量发展新常态下更应把员工幸福感放在第一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与国家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相契合。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人才。首先一个企业不把员工幸福感放在第一位,在社会上留下良好的口碑,很难吸引并引进大量的优秀人才;其次员工在企业感受不到幸福感,将影响员工的上进心,使企业难以培养出大量优秀的人才;另外,员工在企业幸福感不足,很容易导致人才的流失,使企业得不偿失。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大量优秀人才,而不能进行高质量发展必然被市场、国家所淘汰。把员工幸福感放在第一位能更好的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让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飞驰。


  语:

企业的发展对于“满足客户需求和员工幸福感”两者之间是一种良性关系。企业的发展就是为满足客户的需求,为自身带来相应的利益,提高其知名度。同样,企业为员工谋求发展,为员工创造幸福的生活是企业管理者的神圣职责。企业给员工以幸福的满足,员工回报企业以敬业和奉献,这是人企关系的良性互动。因此,在员工幸福感得到满足时,员工的积极性也得了相应的提高,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从而企业对客户的需求也能更好地满足。

客户、企业、员工,看来并不是在一条单向度的“链”上,而是在一个相互联系、共生互利的“环”上。客户需求为企业发展指引方向,关系到能够为员工谋求的福利空间;员工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关系到能够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品质。“共同目标,共同创业,共同利益,共同发展”,或许就是这三者之间关系最好的表述。(段超萍)

     
© 华峰集团2009-2010版权所有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