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华峰超纤:4年间,打造先进材料产业“航母”

本刊记者 林加浩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

屹立在万里长江入海口的启东,见证着这一片东海明珠的长盛不衰。

“过去,这里是一片荒滩。短短4年间,华峰超纤借助这方沃土,大干快上,通过推动产业、产品的转型升级,为打造先进材料产业的‘航母’,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华峰超纤公司总经理段伟东指着成片的现代化厂房满怀豪情地说到。

2015年落户启东开始建设以来,江苏华峰超纤再现“华峰速度”,仅用一年时间,完成园区一期项目建设,建成了28万平方米厂房,投产当年实现了超12亿元的销售额。目前,四期项目已全部建成投产,江苏华峰超纤已基本建成了占地面积1300亩,年产量达1亿米生产规模的先进超纤材料产业园。

作为国内超纤行业的龙头企业,华峰超纤始终专注于超纤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少数几家生产工序最完整的企业之一。在华峰超纤朝着产业航母前行中,自主创新、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做强做大是一个企业顺应时代发展的选择,华峰超纤也不例外。


从“卡脖子”到“自主创新”

华峰超纤的崛起,正是从一块块布开始的。

企业的转型升级很难,华峰超纤也是被逼出来的。

难在传统生产方式后劲乏力。“由于近几年产能的快速扩张,传统超纤产品的市场饱和度较高,普通超纤产品的毛利率并不高。”段伟东分析说。

“以前我们以质取胜,现在光有质还不行,还得自主创新。”段伟东坚定地表示,有了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提升我们的竞争力。核心技术不能受制于人,只有自力更生。

“研发难,出成果更难。但是别人能做,我们也能做。” ANTELOPE项目团队组长张其斌带着欣喜和振奋表示,当时研发新型超纤绒面材料的时候,我们从原始数据开始,每个环节开展攻坚,730个日夜奋斗,才研制成功。

记者了解到,ANTELOPE品牌属于华峰自主研发的新型超纤绒面材料,是国内一款媲美国际品牌Alcantara的超纤产品,也是采用尼龙6原材料达到汽车内饰性能要求的绒面材料。目前市场由意大利alcantara、日本旭化成、韩国可隆和日本东丽等外国品牌垄断,国内还没有一家公司独立自主研发成功。

华峰超纤历时两年,通过不定岛纺丝的岛数好岛型控制技术、原位染色纺丝和原位染色含浸技术等六大全方位的技术创新,目前ANTELOPE产品已达到汽车主机厂指标要求,并通过第三方检测认证,因为这一成果,相应产品的成本大幅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外垄断。

一直以来,华峰超纤始终把自主创新摆在重要位置。公司以低碳、环保、功能性、可回收的发展方向为指导,原创开发新的工艺技术,大大提升了技术领先优势。同时,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申请和积淀工作,现拥有授权专利51项,其中发明专利41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同时,华峰超纤还主持和参与制定了行业标准14项,国家标准3项。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华峰超纤还成功入选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共同发布的“第三批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公示名单。

据统计,全球真皮年消费10亿平米,合成革年消费40亿平米,而海岛型超纤非织造材料全球产能不足2亿平米。段伟东进一步表示,随着新技术和新生产工艺的不断应用,未来,超纤材料将能满足更多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也将进一步拓展,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从传统制造到“智造”升级

推动生产的转型升级,相较于上海总部基地,江苏华峰超纤愈发看重智能制造的驱动力。自落地投产之日开始,江苏华峰超纤就开启智造升级之路。

超纤产品的生产过程横跨化纤、纺织、精细化工、轻工四大行业领域,堪称国内最长的生产线架构,生产工艺更是十分复杂,核心技术就是纤维基布的制备,单单这一项就有十几道工序,每道工序都会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与上海生产基地相比,在启东基地生产一米布的成本总体要下降不少,2018年江苏华峰超纤产量达5210万米,这里边的经济效益不容小觑。”华峰超纤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水观表示,得益于推进“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三者融合,形成以“机器换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江苏华峰超纤生产基地在纺丝工序与无纺布工序之间实现无缝对接,大大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水平。

几年的努力,江苏华峰超纤正一步步向着先进智能制造企业迈进。走进无纺布生产车间,鲜见忙碌的工人,取而代之的是高速运转的机器。“机器换人”打响技术改造头一炮,江苏华峰超纤办公室主任江松友介绍到,现在整个工厂的自动化率达到了80%,人力成本在原来的基础上节省了30%40%,工厂还把所有节省成本都投入到了生产研发当中,形成了两者间的良性循环。

类似“智造”的成果,在华峰超纤启东基地随处可见。就在今年7月份,投资5000 万元,占地8000平方的自动化立体仓库正式建成投运。“结合现有MES系统,相比普通平库,极大缩短了捡布和挑布的时间,提高了出库效率和准确率,从原来平均耗时1万米/小时一人,到现在日出库30万米还能做到省心省力。”立体仓库的负责人向记者娓娓道来,作为超纤行业内第一座全自动化立体仓库,不但提高了土地47倍的空间利用率,还减少了由于堆压所导致纤维的变形、厚度的不均匀带来的困扰,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同时,精简人力60%,减少叉车 8台,日少加班多于 3工时,年运行成本可节省220万元。

“从客户下订单,到最终收到成品,整个流程最快只需要三天。”公司生产部的老班长也见证了整条流水线生产由人工到自动化、智能化的巨大转变。


从紧盯产品到布局全产业链的“再转型”

推动产品转型升级之时,华峰超纤也在加紧推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当下,华峰超纤正放眼整个超纤材料产业链,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和布局,打造超纤领域的风向标。

“我们不再是一家单纯超纤材料制造企业,而是向技术和服务驱动型企业转型。”段伟东向记者解释道。如今,华峰超纤还成功上线了华峰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平台。消费者可在线上自由进行个性化定制,通过从生产端(智能工厂)、产品端(智慧服务)以及平台端(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渠道的深度切入,实现对产业链的资源分配与共享,从而构建一个新材料全产链生态平台系统,引领全球新材料产业生态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华峰超纤还启动了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项目并成功入围“工信部 2018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支持项目名单”。该项目旨在连接上下游客户及供应商企业,实现超细纤维行业特定商品编码统一流转,实现超纤产品跨地域、跨行业、跨企业的信息查询和共享。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为华峰超纤积累了丰富的互联网工业企业先进制造经验,树立了良好的行业标杆形象。

“迎着东风,先进材料产业的‘航母’正扬帆起航。”从一米布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超纤皮革供应商,段伟东满怀憧憬地表示,未来,江苏华峰超纤将朝着打造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全球超纤材料生产基地而奋进。

长江东去,大潮澎湃。

“让超纤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是广大华峰人的共同愿景。公司未来将由传统制造业逐步向工业4.0转型升级,通过互联网技术加速消费者-智慧工厂-物流配送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反馈,实现“互联网+现代制造业”的智能生产,在生产方式、管理、产品、服务等方面全面智能化,进而推动公司进一步做实做大,不断走向国际化和全球化。”谈及华峰超纤的未来发展,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华峰超纤董事长尤小平道出了心中的想法和行动的方向。

     
© 华峰集团2009-2010版权所有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