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峰企业文化案例

“务实为本,创新为魂”是华峰的企业精神,华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源泉。为了使华峰的企业文化能够深入人心,《华峰》杂志特开辟专栏陆续刊登企业文化案例故事,通过情景的真实再现,让读者真正感受到华峰企业文化所倡导的理念和精神。这些案例所讲的故事虽然都是发生在企业里的小事,却件件真实,例例感人。为加深读者的理解,我们在每个案例后面都进行了点评,以期引起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共鸣。

 

“男神”变形记

“在滨海产业园工作,你的肤色看起来都健康多了。”同事之间见面打趣地说到。

不是大家请年假去海边晒日光浴去了,原来随着聚酰胺事业部连续聚合工厂检修工作的基本结束,考虑到距开车还需要一段时间,工厂每个班组外调四名员工,共20名同事去滨海产业园区接续工作,由于正值夏季又是露天作业,所以每个人看起来都晒黑了不少,都笑称是“华峰古天乐”。

由于滨海园区正处于建设期,雨天是雨水和稀泥,而晴天是汗水和粉尘。与车间留守员工的工作相比,外调人员显得更为辛苦,但他们毫无怨言,兢兢业业,干好每一天的工作。

连续的高温天气,顶着热辣辣的太阳作业,衣服往往是干湿交替,劳保鞋也已更换过一批又一批。原本滨海园区周边环境脏乱差,现经过同事们新一轮的整理、整顿、清扫和清洁,变得焕然一新。有的工作当天是必须完成的,恰逢雨天,同事们还是披起雨衣坚持作业。加班加点时有发生,同事们搬运管道加班至凌晨直至浑身无力,却无一人叫苦,有时还协助工厂设备的清洗、辅助设备动力部完成力所能及的检修作业也是他们工作范围。

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虽说工作多,环境差,任务重,但是所有的工作均在安全要求的制度之下有条不紊的开展。无论身处何处都心系安全,因为安全无小事,只有事事讲安全,才会时时有安全。同事们筋骨之劳,心志之苦,终将增益其所不能,成就华峰的大任。(牛帆)

 

案例点评:当我们与他们再次相遇时,必当刮目相看。这一眼,更为坚定;那一面,更显执着。艰苦的工作环境更能体现华峰人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黝黑的皮肤更是无言最美好的见证。(牛帆)

 

“火眼精金”的女工匠

在重庆氨纶F工厂丁班,就有一位优秀的老员工——霍雪英。说起霍姐,单位的同事都会说同样一句话:“她的眼可真尖!”可真正了解她的人都知道,这对火眼金睛可不是随随便便练成的。

2014年,霍雪英加入到了华峰大家庭,在瑞安总部培训了两个月后,来到了华峰重庆基地。霍姐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在工程期间,她按着一根一根管道熟悉现场,对于现场,每个泵的位号和位置都捻熟于心。上班期间,就算相应的工作任务已经一一完成,她总是坚持带起安全帽出去巡视,走走看看。

在我们聚合车间里,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水温控不稳,粘度检测不合格。这时候,如果你找来霍姐,她一来凭着“火眼精金”仔细查看,往往“疑难杂症”就能迎刃而解。

在氨纶生产过程中,盯着看DCS画面是一件非常枯燥的差事,但又是事关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12个小时,大部分时间盯着电脑画面,时间一长,那一条条曲线常常叫人看花了眼,数值在正常范围的波动,有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霍姐不一样,有一点极其微小的波动,她都会把每一根曲线调出来细细察看,一个个进行对比分析,力争追求精益求精。(刘行建)

 

案例点评:优质技术人才的缺失,其本质是“工匠精神”的缺失。正如霍姐她们,在平凡岗位上,看似是非常普通的操作工,却用精湛的技艺、专注的精神,维持着华峰氨纶的稳定生产,成为具有坚定从业理想和恒久价值追求的行业先锋。(刘行建)

 

严字当头的“顶梁柱”

“天气预报最近两三天又有雨,三期动力供热的室外保温施工要抓紧完成哟!我们准备开车调试了”“保温材料是按合同要求的吧?”916日上午8点多,华峰重庆氨纶动力供热工段管理工程师罗士松戴着安全帽,在动力供热工段三期导热油锅炉管道施工项目现场,碰见了管道保温项目的负责人,便立即问道。

“项目工程质量管理是个很广泛的概念,从图纸设计、合同评审的介入,到项目施工的步步跟踪,再到设备开工投产后的验收,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所以要把好质量关,唯严字当头。”动力供热工段管理工程师罗士松从重庆氨纶三期设备安装施工以来,这几个月,对如何做好工程现场质量管理工作,深有体会道。

“管设备工程质量,必须严以律己,再严格管人。”罗士松说,作为该工段的管理工程师,无论是参与图纸审查还是现场督查,都不能凭空猜想,必须有理有据,让对方打心底信服你。在他的办公电脑里,储满了各类技术资料,他说:“我必须吃透图纸、熟悉技术参数,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更好地解决问题。”

919日上午,他在三期锅炉管道施工现场,他发现两台燃气锅炉的出口管道支撑缺少,要求施工方增加,施工方坚持道:“这管道支撑够了,这里不需要再做了。”“规范要求管道支撑,不符合的,必须做起来,这关系到管道承重质量的事儿上。”罗士松说:“我只认规范,绝对“零”容忍,不让丝毫有关系到工程质量上的问题。”(周世越)

 

案例点评:行走在施工现场,置身于钢铁设备世界,罗士松成了把好质量关,唯严字当头的“顶梁柱”。他已把华峰人精神的种子,深植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不断生长。(周世越)

 

那一群闪光的华峰人

走进重庆基地新区一号岗,在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同事们忙碌的身影。此时正值811装置开车的重要时期,作为公司的一份子,每一位领导和同事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811装置顺利开车,早日投入生产。

还记得718日的下午,突降一场暴雨,轰隆隆的雷鸣散成一阵阵霹雳的刹那间,回转窑窑头和二燃室燃烧的火苗均已熄灭,一切发生的情况令人措手不及,看到了我的慌张,领导告诉我:“不要紧张,按照流程进行手动点火,通知现场的同事注意现场的情况。”雷声依旧轰鸣着,手动点火也已经进行了三次,却依然未能成功点火,此时窑头的温度已经下降了快100度,于是我们又赶紧选择走启炉点火的程序,终于,窑头和二燃室点火成功了。

领导在叮嘱我们时刻注意温度的变化情况后,又直奔去811现场继续工作。等现场的同事回到中控室,身上没有一处是干的了,不过大家并没有抱怨,而是继续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焦油管线堵时,他们身上被溅满了黑漆漆的焦油,装导热油时身上又便是导热油的臭味,每次大家都是毫无怨言。

为了811装置能够早日开车成功,现场的同事有时会提前几个小时上班,下班之后也主动加班,开车以来,加班对他们来说成了家常便饭。一线员工如此,领导们更是如此,饿了就去会议室吃点面包,累了就在会议室休息一会儿又奔去现场投入工作中,整个夜晚,他们甚至都不会休息一下,一直待在现场坚守着。(常明月)

 

案例点评:在这里,我们不分领导还是一线员工,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迹,有的只是平凡真实、甘于奉献,就是这样一群闪光的华峰人,让我们看到了一种不平凡的力量,一种不平凡的光芒。 (常明月)

 

“最美”师傅

“最美”师傅,并不是你们所想象的是一位美女,而他的美,就是对待工作的态度。他作为聚合G工段的一名骨干,为工段的安全运行贡献了青春力量。在班上,我们都尊称他为“最美”师傅,而他,也一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这个最美的称呼。

在我入职的第一天,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控制台前,熟练地操作,认真填写各类报表,对人和蔼可亲,主动给我们新员工进行打招呼,这个人就是——潘应均。他,一个对工作有着高度热情的人,这便是我对他最初的印象。

而有幸的是我成为了他的徒弟,为了让我尽快熟悉工作,耐心为我讲解操作规程。整个生产工艺,他都不辞劳苦带着我一一熟悉,通过现场的讲解,加深了我对工艺流程的理解和记忆。在他的教导下,自己进步很快,三个月就进行了转正。

作为一名老员工,他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平时也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在我们班上,他是一本百科全书,在工作、学习过程中,我们一旦遇到困难,无论是对工艺流程,还是现场应急处理,他都能耐心为我们一一讲解答。

有一次,正好白班下班时,他操作的那一套生产系统发生故障,按照常规来讲他本可以交接给下一班来处理,可他并没有这样做。虽然他住在涪陵,需要乘坐厂车到新街再乘车回涪陵,他没有因为家远乘车不便而急着放下自己的工作,而是与接班人员一起把故障排除掉再回家,一直忙到晚上零点。他说“只有把每天的工作完成好,心里才会踏实”。(杜银欢)

 

案例点评:最美的不一定是外表,而是那一种对工作的态度,对周围人的态度,潘应均的“最美”,身边的人都知道。(杜银欢)

 

0.01MPa”的坚持

安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一个恒古不变的话题,直到去年11月份我参加固废工程的建设,才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安全,什么是对安全的坚持。

去年11月份,当我跟着我们班长查导热油管道时,要保证导热油的压力在规定值之内,每一个焊缝,我们都逐一喷淋,可当天的管道压力就是保不住,一个晚上压力值就掉了0.01MPa。我想起,公司要求导热油24小时压力维持不变0.6MPa,特检院的要求是8小时保持在0.55MPa不变。当时心里想:不就是掉了0.01MPa吗?有必要这么认真吗?差不多就可以了。不都已经达到特检院的要求了吗?

当我在发牢骚时,当班长知道我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他并没有一味指责我,反而身先士卒地带领我们去查找问题,去解决问题,去逐一排查。当处理过板、压力表、阀门以及变送器导压管以后,以为压力总能保住了,内心也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但事与愿违,经过一个晚上的保压,压力还是保不住,努力却得不到回报,这时班组的所有人内心都非常沮丧,我们的班长压力也很大,但并没有放弃,因为他知道,只要不向困难认输,方法总比困难多,最后在我们经验丰富老班长(在华锋工作已有10个年头)的带领下,我们终于查出了压力保不住的源头,是截止阀填料密封出现细微渗漏,马上紧填料盖螺丝,还漏再加盲板,再复查无漏。

坚持24小时后,压力终于保住了,当我们班组欢呼雀跃的时候,班长也露出了久违的微笑。(王建)

 

    案例点评:在华峰,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虽然只是“0.01MPa”,但这是一种对安全负责到底的最好表现。(王建)
     
© 华峰集团2009-2010版权所有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