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江潮涌扬“风华”

——华峰集团向改革开放40周年致敬

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朵浪花能显示出时代的精神。

                     ——题记


本刊记者  一舟

打开改革开放40年的记忆空间,即便是世界上最富有想象力的预言家,也难以想象在中国实施的这一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会为中国大地带来如此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

即便是最有前瞻性的经济学家,也难以想象孕育并成长于改革大潮中的民营经济,会成为助推中国经济奔腾在世界前列的一朵绚丽浪花。

大潮孕育浪花,浪花汹涌大潮。

民营经济发祥地的名城瑞安,凭海临风,云江潮阔,浩荡奔腾。由于在民营经济领域的大力“拓荒”,如今瑞安这块创业乐土已成为我国民营经济最活跃、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诞生于瑞安的华峰集团,1991年创立始,就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演绎着“春天的故事”,就在民营经济从“微不足道”到“半壁江山”的嬗变中高歌着“东方风来满眼春”,就在由“小舢板”企业发展成为行业“航母”级企业集团的风起云涌中“又见东风浩荡时”。

短短27年的艰苦创业与务实创新,今年华峰集团历史性地跻身“中国500强企业”榜单。正如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所说,做企业就像推雪球上山,越往前滚,雪球就越大,就越发停不下来,就需要有更大的后劲才能让企业攀上新的高峰。

改革不停,开放不止。在改革开放的春天里向参天大树成长的华峰,奋进在新时代、新征程里风华正茂的华峰,正扬起风帆向“千亿华峰”与进入世界500强的下一个目标再起航。

 

感恩时代成就的27

每一个时代总有着属于自己的色彩。

如果说春秋战国、汉唐盛世留给历史的是百家争鸣与文成武德,那么党的改革开放留给历史的就是一个奇迹般的“经济年代”。

“华峰有今天,是因为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好年代,又生长在温州瑞安这片创业创新的热土。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了我们成就事业的舞台。作为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受益者,我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的政策就像是风帆,有风的情况下,企业这艘船才能扬帆起航。我们要始终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再出发,以更加丰硕的成果回报家乡,回报社会。”尤小平在华峰党组织成立20周年大会上,如此表达了感恩党、感恩国家、感恩家乡的拳拳之心。

27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沐浴在改革开放阳光下、伴随民营经济茁壮成长的华峰来说,却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创业岁月。

27年来,华峰从家庭作坊式小厂起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成为今天以化工新材料为主,涵盖金属、金融、物流、贸易、新能源等产业板块,横跨二、三产业,业务覆盖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10大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甚至是全球行业前茅的现代企业集团。截止2017年底,拥有员工12000多人,2家上市公司,资产超350亿元。

27年的求新求变、求实求进。有一组数据可以诠释华峰的发展变化:总资产增长了7万倍,营业收入增长了8075倍,税收增长了2140倍,出口从零增长到2017年的30多亿元,产业由一个生产基地发展到现在全国11个省市建有产业基地,工厂面积由数百平米增加到现在的8000多亩, 产品自1995年产业转型升级后由单一的聚氨酯原液产品增加到现在的10大系列产品,形成了相对系统完整的聚氨酯制品产业产品结构……。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27年,华峰品牌走过了从质量创牌到科技创牌再到文化兴牌的三个阶段,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也随着市场的拓展及服务千万用户中,从温州知名、到全省著名、再到全国驰名及全球扬名,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了中国制造、华峰制造的风采。

27年,华峰历经了创业起步、转型提升、产融结合、创新发展的四个阶段,纵观其每一阶段几何级数的增长成长,其驱动的核心动力来自哪里?

2016年初的华峰集团董事局扩大会议上,尤小平总结“十二五”发展带来的收获与启示时,也许揭晓了答案。

尤小平认为,首先是党的改革开放成就了华峰,一个企业朝什么方向发展,如何发展,发展的如何,莫不和党和国家的政策环境大气候息息相关;其次是处理好了企业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关系,发展质量与科技含量的关系,选对了产业及化工主业与金属、金融等辅业的关系,转型升级与优化发展的关系,较快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关系,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关系,整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当前利益、长远利益的关系;再次是践行“四个共同”,实施“三大战略”,坚持诚信经营与务实创新。

回首来时路,尤小平由衷说到:企业发展就像是一条抛物线,为了让华峰走得更高、走得更远,我们必须在一条抛物线到达顶点时,换一条抛物线,走到另一条抛物线上,这样才会形成阶梯发展。

尤小平的“抛物线论”是华峰27年发展中,在应对变化中把握机遇、在机遇中抢抓发展、在发展中促进转变、在转变中谋求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华峰每一阶段都能几何级数增长的成长之道吧。

改革开放的40年,这是一个日新月异且是充满奇迹的年代,民营企业凭借一有阳光就灿烂、一有雨露就发芽的坚韧,已经上演并还在上演着一幕幕生长、崛起、壮大的历史。“是时代成就了我们。我们在企业发展的同时要积极回馈社会,努力成为时代的企业,并为时代的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尤小平如是说。

 

责任使命发生嬗变的27  

创业初的华峰可以说是尤小平个人及家族的,但是发展壮大到一定规模后的华峰绝对是社会的。

这种变化是实实在在的,也是可喜可贺的。它意味着中国的民营经济经过了40年的风风雨雨,经过了40年的发展壮大,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早已经超越了原来的层面,而同时,社会赋予民营企业的责任和使命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没有人否认温州是块神奇的土地。这里是商人的乐土,创业者的天堂。

尤小平诞生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他带领企业在“轻工”支撑经济的温州,独辟蹊径进入“石化”领域,经历27年的“拓荒”和磨砺,成为温州、浙江有影响力的第一代“草根”创业者,同时也是全国优秀企业家之一;华峰诞生在这块创业的乐土里,经过27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聚氨酯制品行业的一颗璀璨明珠,同时也是中国民营制造业百强和中国石化百强企业之一。

27年前,尤小平投入企业的现金只有50万元,现在,尤小平已成为各种财富榜和纳税榜的常客。27年前,华峰的前身是戴“小红帽”的瑞安市塑料十一厂,起步时还只是一个不到50人、年产值不到500万元的小作坊,现在,华峰已经是全国产销量最大的聚氨酯制品企业,2017年营业收入达323亿元,十二五以来营收年均增长达25%以上的企业。

这当然是一个奇迹,但是,这不是一个孤独的奇迹。置身于宏大的中国经济,我们可以看到无数这样的奇迹。华为、联想、海尔、吉利、格力……我们可以看到类似的许多民营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历了和华峰类似的道路,站在市场经济的浪尖,立在时代的风云榜上。而在他们的背后,是更多在这改革开放40年里诞生、发展、壮大,不被大众知晓的企业。

40年,可以产生多少变化?恐怕尤小平自己也说不清。我们所能看到的,是27年中,尤小平从昔日的瑞安市塑料七厂这家集体企业的销售员、副厂长,成为了今天的商界巨子,缔造“新温州模式”的典型代表,华峰从当年的小作坊成为了今天的行业巨头。尤小平、华峰走过了一条曲折漫长但又是康庄、辉煌的道路。27年里,尤小平在成长,华峰在成长,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和中国的民营经济一同在成长。

正如尤小平一再强调的那样,华峰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进步,华峰能有今天,离不开不断开放的政策。一句话,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尤小平和华峰集团。

但是,从尤小平、从华峰的身上,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个没有被社会所充分重视和承认的变化:民营企业已经从当初的仅仅解决创业者个人温饱、财富的工具,演变为民营企业家实现个人抱负、创造社会财富、参与参政议政以及承担社会责任重担的途径。

这种变化是悄然的,却又是重大的。

尤小平就是典型的一例。如果说27年前,尤小平的创业是为了脱离贫困,解决生计,那么,华峰集团成长后,尤小平早已经不用考虑这些问题,钱对于他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数字上的意义。

但尤小平等老一辈创业者为什么仍然那么忙碌,那么勤奋,那么卖命呢?为什么当今天的华峰比27年前资产已增长了7万倍以后,尤小平表现出的不是拥有了巨大财富之后的轻松感和满足感,而是反而比以前更加充满了危机感和紧迫感呢?

如果简单地用钱来衡量,已经无法理解尤小平的行动了。显然,有一种超越财富的信念在推动尤小平,在推动华峰,同样在推动中国的民营经济持续向前。

换言之,27年中,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的使命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他们已经超越过去的一己之得失,已经从主观上对己有利、客观上对社会有利的出发动机,变成主观上希望承担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进步,企业就是他们实现个人抱负和试图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手段和形式。

不是所有的民营企业家都有尤小平这样的能力和幸运,也不是所有的民营企业都有华峰这样的实力和影响,但相信几乎所有的民营企业家内心深处都有这样的愿望。

相信绝大多数的企业家都需要承认,企业初创时期谈回报社会是不现实的,但是2003年后的尤小平不惜一遍又一遍地在各种场合强调,华峰的核心文化理念是“共同目标,共同创业,共同利益,共同发展”。他还把这句“四个共同”醒目地标在华峰的各个地方。他说,赚钱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目标,但绝对不是唯一的目标。他把与社会、客户、员工共同发展的理念作为企业是否持续稳健发展的“圣经”

有些变化是自觉的,企业家本人和外界都能够认识到,而有些变化是不自觉的,也许企业家和外界暂时没有意识到。不管如何,这种变化是实实在在的,也是可喜可敬的。它意味着中国的民营经济经过了近40年的风风雨雨,经过了近40年的发展壮大,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早已经超越了原来的层面,而同时,社会赋予民营企业的责任和使命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时代就在这种双向的变化中前进。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把华峰看作民营企业的一个样本,把华峰走过的路看作是民营企业带有普遍意义的发展路径,把华峰承担的不同历史使命感看作是民营企业都曾经或者将要承担的历史使命感。

从这种层面上来解读27年的华峰,就有了别样的意义。

20083月初,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的尤小平,就提交了一份《关于在企业界倡导推广“责任关怀”的建议》,时间快进到2017年,这已是全国人大代表尤小平第10次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发出在国内企业推广“责任关怀”、践行绿色发展的呼吁。

一条建议提十年,一份情怀贯始终。谈起一条建议提十年的动因,外人眼里有些“任性”的尤小平思绪万千。他说,在公众眼里,化工可以让生活更美丽,也可以让高污染、高风险紧随身边。而我呼吁在企业届推广“责任关怀”,目的是希望广大企业践行“责任关怀”,提高企业安全环保健康表现。

尤小平认为,责任关怀绝不是外加于企业的责任和投入,也不仅仅是慈善公益之举,而是企业内生的经营责任,企业如果不自律、自觉去追求一个更加安全、环保、健康的环境,等到社会迫使你出局时,一切都晚了。

回想10年前尤小平呼吁推广“责任关怀”,再看近几年国家掀起的“环保风暴”,一切都已不言而喻。

正是由于尤小平及华峰集团在践行及推广责任关怀方面的表现,20159月底,他被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来函邀请参加在瑞士日内瓦举办的国际化学品管理大会(ICCM4),成为我国化工界第一个登上了联合国讲坛的企业家,也是此次会议的唯一国内代表。

会上,两次发言的尤小平展现了中国企业家的责任形象,讲述了中国企业界践行责任关怀的精彩故事,传播了来自中国的“好声音”和“正能量”。

在“四个共同”文化理念的引领下,华峰集团发展至今已有40余家全资及控股的子公司、分公司,其中七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能够上上市条件的公司有很多,但2006年的华峰氨纶与2011年的华峰超纤却分别率先优先上市了。拿尤小平的话说,如果说企业上市前是做“加法”的话,那么上市后企业则是在做“乘法”,企业在规范合规经营中会发展更快;另一个原因是这两家高新企业入股的员工骨干多,上市能够实现员工共同走上致富道路。

“不让任何一个员工在奔小康的道路上掉队。”也是尤小平的“华峰梦”之一,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无论是全球金融危机时,华峰在企业里不仅做出了“不减薪,不裁员”、“不让一个员工下岗”的行动,还连年给予员工绩效增长不低于20%2017年更是全员人均月薪增长20%。尤小平用行动兑现了“我们有责任与义务把企业发展成果惠及员工”的承诺。

尤小平对员工如此,对用户与社会也是如此。

2011年“诚信温商杰出代表”论坛上,尤小平发言中表示,民营企业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在改革开放当中发展起来的企业,应该“追求阳光下的利润,真诚培育纳税良心。”他打了个比方说,就像一个人以前很穷,身上穿得很破的时候,脸上如果很脏,自己往往也不会在意,可是如果有钱了,身上西装革履的,而脸上还是脏兮兮的,自己就会感到不舒服了,别人也会说你这个人没有品位。

诚信纳税、带头纳税。这也许是尤小平避讳“富豪榜”,却看重“纳税榜”的原因。

这些只是华峰与尤小平身上发生的故事中的冰山一角。

作为回报社会的一个重要体现,尤小平为慈善事业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小平认为,作为民营企业家,纳税是应尽义务,还有附带义务,那就是回报社会。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华峰已经社会公益捐赠了1.2亿元。除了直接捐赠以外,尤小平还利用自己的声誉和号召力,带动更多的当地企业家为慈善事业出力。201212月,华峰捐款1000万元用以打造“森林瑞安”,捐款当天,瑞安当地企业也纷纷响应,先后捐款达6700万元。

又如,发轫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华峰产品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如果华峰将上涨之后的成本转移到下游用户的身上,必然会引起用户生产成本的巨涨。然而,华峰一方面主动承担了价格压力,稳定了下游行业市场秩序;另一方面华峰部分长期合作的下游客户面临“资金链”断裂的生存考验,致力于与员工、供方、客户结成“命运共同体”的华峰没有袖手旁观,而是根据合作的诚信度,不管市场上原材料供应多么紧张,总是竭尽全力保证客户的产品供应,为客户铺货周转资金,把用户这个“命运共同体”的损失降到最低。 

有一种爱叫责任,也叫使命,当这种爱被信仰和传播,这股使命在行动中被实现,就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华峰将一如既往地播洒爱心、承担责任,致力于成为“蜜蜂型企业”,像蜜蜂一样既酿蜜又传播花粉,谋求企业与社会各界共生共荣、和谐发展。

 

瞄准产业高端 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我们要瞄准产业链高端,切实做好项目投建,整合优化现有产业,提升技术和装备先进性,稳步打造协同高效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由‘量放大’向‘质提升’并进。”华峰集团公司董事长尤飞宇在2018921日召开的董事局扩大会上指出,要抓住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的机遇,积极对接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搭建好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产业生态平台,加快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升级,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十三五以来,华峰加强内外部资源整合,不断加大项目投入,持续改进提升现有产业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以及产品、产业档次。去年营业收入首破300亿元,同比增长40.71%,实现净利润22.5亿元,同比增长62.2%;今年1-8月,华峰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97%,净利润同比增长95.72%

全线飘红的业绩报表背后,是华峰新一轮加大投资、转型升级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产业是一个企业的硬实力。

近几年来,通过重大项目建设,华峰在东海之滨洞头、黄金海岸之旁启东、飞云江与乌江之畔的瑞安与涪陵,正不断延展产业发展框架,“扩量扩容”提质,上演了一场场从荒芜的滩涂地、丘陵地到现代化产业园的“变形记”。奏响出一曲曲激越雄浑、荡气回肠的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的交响乐。     

尤飞宇表示,华峰依托大平台、大项目及装备改进、工艺优化、技术创新,使产业融入“创新基因”,装上了发展“新马达”,增添了发展“新动能”,现已逐步迎来发展“聚”变。

位于瑞安滨海新区的华峰新材料产业园,是华峰将滩涂地变“梦工厂”的代表之作。

沧海桑田间,滩涂变热土。在昔日的滩涂上,机声隆隆,焊火四溅,去年拿到征地的这个总投资24亿元,占地692亩的“温商回归”的“领头雁”项目,短短一年多时间,现已崛起一座座现代厂房。

华峰集团总裁林建一说:“产业带动,行业集聚”是华峰在扩容提质中要做的“大文章”。无论是瑞安的新建项目,还是华峰重庆基地及江苏启东基地的已建、新建、在建项目,作为地方与行业龙头企业,我们希望通过优化园区布局,推动落地项目向上游、差异化、高端化发展的同时,借助自身优势,整合资源并以商引商,引进一批上下游企业,打造一个基地式、一体化、循环化的产业集群发展平台,以更好地带动整体产业链和区域经济发展。

随着华峰一个个在建、新建的“大好高”项目的“破土而出”与落地生根,随着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升级与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华峰产业链、产品链在“吐故纳新”中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打破,进化,颠覆”是当下企业不得不深思的课题。27年来,华峰专注于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并通过不断迭代、优化,现已成为国内领先的新材料供应企业。

面对工业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华峰下一阶段如何实现更大的发展?尤飞宇在不久前参加的华峰国际主办的以“生态聚力,价值共享”工业互联网主题会上强调,我们要抓住工业和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历史机遇,通过搭建价值共创、利益共享的产业生态平台,将产业链企业、各利益相关方以及领域内专家汇聚在一起,共同推动产业生态升级,把华峰蝶变出一个具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圈”。 

风雨兼程,砥砺奋进,改革开放走过40年;务实创新,诚信经营,华峰奋力前行27年。

如今,在改革开放中壮大,在高质量发展中变强的华峰,将由追求“数量增长”、“规模效益”向全面追求“发展质量”、“社会效益”转变中继续满帆远航。

 

【见证篇】

 

在春天的故事里,华峰人用激情创业书写了“东方风来满眼春”。

通过采访一线创业者者讲述亲历、亲见、亲闻的“华峰故事”,见证时代企业华峰发展的足迹与向上的力量。

 

见证人:李世元

从三十而立走到五十知天命,22年的守望和坚持扎根在华峰这片热土上。如今的他依然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他就是华峰重庆氨纶动力供热司炉工李世元。

1996年加入华峰开始,从洗桶工到浆料工,从拉煤工到司炉工。22年间他用淳朴的方式多次拒绝了晋升机会,他说把机会留给有文化的年轻人,可以帮助公司更快发展。而他则勤勤恳恳,坚守岗位,期间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司炉工,为公司人才队伍建设拼尽全力。他说:我没有别的东西奉献,唯有辛劳和汗水。

08年金融危机,他还是坚持了下来。他还记得当年尤主席常说:“华峰是个大家庭,大家都是一家人,有困难一起挺过去”。从此,他就把华峰当成了家,从没想过离去。

华峰承载了他22年的青春岁月,这份陪伴和关怀让他终生感激,无论当初是他选择了华峰还是华峰选择了他,最终也都互相磨合成了最亲的人和最温馨的家。他说:相逢是首歌,同行与华峰,有生之年,若华峰不弃,他便不离,一生相随直到他再也扛不起肩上的责任与信念。那时,他会给子孙后代讲很多故事,道尽华峰给他这一生带来的温暖与收获……

 

见证人:叶伟鑫

我家距离华峰莘塍厂区只有10米路程,我一出自己的家,就来到了华峰这个家。华峰就是我的家。

我在这个家已经12年了,我见证了他的发展壮大。从莘塍工厂的厂区,扩大到东山大厂区。每当看见有新员工来到华峰应聘,我的内心都会无比自豪,因为我们的家在逐渐壮大,逐渐成长。

由于路程近的缘故,加班的工作时常落在我的身上。作为一名车间管理员,我会把手头工作做完才下班。因此,在那段做管理员的岁月里,我是没有下班时间的概念的。

“今天车间丝束翻白多,需要找出原因和解决办法。”车间班长对今天的工作做了要求。我们就抓紧时间对丝束的异常翻白做分析研究,讨论解决方案。中午匆匆吃完饭,就回到车间继续更换卡件。直到下班时间,等待丝饼的满卷的过程是漫长的,天已经慢慢变暗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又一次看到了尤小平主席,他还是那样子,来到车间里转了又转,很晚才回家去。那几年,经常会看到尤主席到莘塍厂区转一转,一方面看看生产情况,另一方面看看我们员工,问一声好,了解了解情况,就好像一家人的感觉。

华峰,我的家,一个一来就生活了十二年的家。他就像是我的父母,督促我成长,督促我进步,督促我提升。对家的感情,既是依恋,又是感激。

 

见证人:高清朝

多年前,初来这座城市,我就时常听到路人对华峰很高的评价:华峰员工整齐的衣着,良好的个人的素养,充满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成为华峰的一员。同事们在工作中帮助我,在生活中关心我,他们的热情不停地感染着我。在他们的陪伴中,我不断成长,不断成熟,从一个棒小伙,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这也让我渐渐感受自已肩上的责任不断加大。

之前,责任这个词,我从未关注过。在华峰,它却是每个华峰人耳熟能详、牢记于心的,是成为华峰人必要的条件。公司需要为社会承担责任,为我们员工的健康、安全承担责任。而我们也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他人安全负责。一个勇于担当、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是一个能够成就大事的人。是华峰渐渐教会了我如何成人成才。

除了责任之外,我认为做人的基本原则是诚信。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1987年杭州武林门一把大火,烧毁了五千多双劣质的温州皮鞋,却唤醒了温商诚信经营的决心,知耻后勇的温商已将诚信立业铭记在心。作为温商企业的代表之一,我们的产品能够保证按时按量并以高品质、优良的服务送达到每一位客户手中。在华峰,诚信是每个人必须做到的,是立人之本,立业之本。这也是华峰27年来不断发展的关键。

 

见证人:潘晓平

今年是氨纶公司潘晓平在华峰的第19个年头。19年,华峰,这个响亮的名字早已融入到她的生活中。19年,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女,到为人妻、为人母,直至现在两口子都在华峰共同打拼。华峰,早已是她的第二个“家”。

19991215日,潘晓平刚进入华峰的时候,华峰第一期还没有正式投产。第一批进来的员工便在工地上打扫卫生,什么活都干,虽然比较辛苦,试用期待遇也不高,但没有人去计较。每天一群人结伴而行,休息的时候,呆在一起谈笑风生。工作的时候,一点也不含糊。中午吃饭围成一桌,吃着各自带来的盒饭,感觉就像是在学生时代,彼此都将对方当做兄弟姐妹,胜似亲人。

一期正式投产后,因为生产尚不稳定,分级包装的检验分级工作困难重重。她说,她印象最深的是,在莘塍分级包装A担任班长期间,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的待岗事件,虽然一部分人拿着基本工资待岗在家,但公司还是通过不懈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待岗的员工全部重新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

从一个最底层的分级员到统计员,到分级包装班长,到仓储中心保管员,再到现在的工厂内勤,她一步步走来,不断成就自我,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乏个人的努力,但更多的是华峰给予了她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见证人:潘金富

在莘塍一带,华峰可谓家喻户晓。记得在我刚升高中那年,家里隔壁是一家鞋厂,那里的鞋底原料就是从华峰进的。两种原料倒在一起,混合一下,机器模子压一下,就形成了好几双鞋底,这种鞋底还防水。这么多年过去了,那家鞋厂老板年纪大了,把厂子关了,华峰则相反日益壮大。鞋厂老板的儿子辗转进入华峰,成为氨纶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2008年,身为他好友的我经他介绍,也有幸加入华峰。

刚过试用期,我们就遭遇到金融海啸。那年氨纶股价屡创新低,裁员消息不断,同一工段的两名老员工在休息天接到电话,被裁了!其中一个还带过我。我心想,老员工都留不住了,我们这些新来的还是早做打算吧。结果公司的决定下来了,待岗大批新老员工拿着基本工资,回家等消息。接下来的三个月,好消息不断传来:生产线逐步恢复。很快,我们就得到了重新分配。在东山工厂,我一干就是10年。经过这些年,氨纶股价比起我刚进华峰那会,不知翻了多少倍,我们的工资也是涨了又涨。

华峰的牌子在本地相亲市场也是响当当的。托华峰的福,本人在工作的第3个年头结了婚。身边好多同事都有类似的经历。27年对我们来说,是整整一代人的时间。工作、结婚、生子,人生的几件大事都发生在华峰,华峰在我的心目中已经打下深深的烙印。

细细品味相处的这10年,竟有一种类似恋爱的感觉。心目中的华峰让我期待过、惊喜过、心跳过、紧张过、温馨过、感动过。在华峰27周年的花季年华,我要说一声:华峰,遇见你,我很幸运!

                  

【寄语篇】

27年激情创业,27年青春如歌。伴随华峰一并成长的风华正茂的华峰人,在这特殊的年份,以他特有的方式感恩华峰、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

 

叶其龙:我是19963月加盟华峰的,至今已有22年。20多年的坚守,见证了华峰的风风雨雨。如果说,老一辈的华峰人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华峰,是蓬勃发展的宝贵财富。那么,年轻一代是华峰的希望,未来是属于他们的。

 

林小娜:我是2002年加入华峰的,从分级员到统计员再到班长等职务,日子一天天过去,一路走来,一路感动,一路感激。我想说,面对百年老店·千亿华峰企业愿景,让我们扬起生命的帆,踏上追求的船,为公司的发展作出一份应有的贡献,与公司一路同行,一起成长。

 

薛哈娜:时间过得真快,我来华峰已经十五年了。如今工资也不知翻了几倍,从前的自行车也都变成了汽车。十五年的时间很长但是也过得很快,公司在改变,我也在改变,但希望我们必须都能拥有一颗不变的初心,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陈尧锐:我是2006年进入华峰氨纶公司的,当时东山氨纶还只有C车间一栋厂房。一个从山村里出来的农民,2016年,我利用在华峰的十年积蓄和住房公积金在市里买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看着同事在公司的进进出出,但我从来的没想过我会离开华峰的大门。你们说,华峰给我带来了这么多的幸福,我还会离华峰而去吗?

 

胡允料:我是20083月份的时候来到了华峰这个大家庭。在这十年里,我亲眼目睹了华峰的成长与发展,这一路走来艰辛,有欢乐,有收获,也有付出。缘分使然,我来到了这里,我想说,未来,我将相伴到底,在打造领军化工新材料的大业下,做一个斗志昂扬的华峰人。

 

郑祥笔:我是2009年加入华峰的。记得我刚加盟华峰新材料公司的时候,中间体生产规模也就18只反应釜。这么多年过来,我看到了八万吨中间体的建立,中间体产品由基本自给到提供外卖和TPU……总之,在我心目中的华峰是比较完美的,它始终以员工的利益作为公司出发点和立足点,我深信在公司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华峰会走得更远。

                                 

郑谷财:我是2010年加入华峰的,是TPU公司诞生的第3年。短短数年,TPU公司已焕然一新,就规模而言,厂区已增至2个,生产线发展到27条,产品品种已高达100多种。多年来,我们手拉手,肩并肩,跨越雄关漫道。我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公司将更上一层楼,续写出更加绚丽辉煌的新篇章!

 

赵志平:我于2011年加入重庆华峰,在这短短的七年时间华峰就拥有三套己二酸装置、两套硝酸装置、三套醇酮装置,同时还发展了热电和新材料。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华峰从沧海一粟到鹤立鸡群,发展的成效是显著的,我相信在未来的华峰依旧会勇立时代的新潮头。

 

颜云:我是2012年加入重庆华峰,从中我学到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同时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华峰在改革开放旗帜的带领下,各项安全规则和措施都在不断地完善,重庆华峰将继续担当好安全发展的标杆企业。

 

卢沙:我是2013年进入重庆华峰的,我很幸福地找到了自己的小家。如今,重庆华峰正在逐步壮大,在扩大生产的同时,华峰小区建设也陆续跟上脚步,宿舍楼越盖越多,游泳池、足球场、篮球场等娱乐设施陆续落成,工作之余永远不忘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身为华峰人,对过去,从未遗憾,对未来,充满期待。

 

卢飞:我是2014年进入华峰的,作为新时代的华峰人,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感慨万千。我们要勇敢地承担起世经重托,我们是跨越世纪的一代,要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公司的发展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良好品德,发扬创新精神,掌握实践能力,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做个与时俱进的华峰人,与公司共同发展。

 

李海乐:我是2015年加入华峰的,是连续聚合工厂的一名操作工。我们不畏艰难,不辞辛劳,不是因为我们不会累,而是因为我们知道只有我们努力,公司才会更好。朴实善良的华峰人,少了埋怨,多了付出,我们将继续保持着顽强拼搏的精神迎难而上,踏浪前行。

 

罗大金:我是2016年加入华峰的。它从一个小型塑料厂做到一个集团,其中的艰辛只有老华峰人知道。历史只是给我们警惕,勿忘本。现在我们需要放眼未来,开始一段新的旅程,你的曾经我未曾相伴,你的以后我必将形影相随,愿大家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共创新的佳绩。

 

王美会:我是2017年加入华锋的。诚然,成长的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即便如此,我们依然不断地探究,摸索着前行。让我们作别昨日的辉煌,继续扬帆起航,携手再创傲人的成绩。

 

林林:我是2018年加入华峰的,虽然入司的时间较为短暂,但我经历了ERP系统的上线,切实体会到了同事们那股不断向前迈进的朝气与毅力,那日日与夜夜的奋战后依旧挺立的精神激励着我。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会执着、坚定、努力进取。我愿伴随着企业一起成长,我相信华峰一定会与时俱进,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 华峰集团2009-2010版权所有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