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峰资本市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特约记者 吕进科


27年“接力跑”,从诞生温州首家民营企业的A股上市公司,到拥有2家上市公司、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006年,成立于199912月的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峰氨纶”)成功实现A股上市,成为温州首家民营企业的A股上市公司和全国首家主营氨纶上市公司。

历经两次重大改革阵痛、三换券商、三次上报“会后事项”,这其中的曲折和艰辛,对于这家成立之初就奔着上市去的公司来说,第一次上市无异于一次凤凰涅槃——浴火痛楚之后,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


主动进军资本市场,源于当家人的强烈意愿

华峰集团成立于1991年,是一家以化工新材料为主业的民营企业集团。历经27年的创业创新,目前,拥有两家上市公司、七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全国11个省市建有生产基地,并已发展成为国内聚氨酯制品的最大产销企业。

华峰的上市愿望由来已久。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自称是“资本市场追随者”,早在1999年,便已着手谋划上市。

1999年的夏天,华峰集团召开股东会,决定出资设立华峰氨纶。4个月后,尤小平家族成员以及公司高管、骨干19人,以现金方式筹资6000万元,成立华峰氨纶。

3年后,也就是2002年,华峰氨纶进入上市辅导期,当时是由金通证券承担。20048月,华峰氨纶通过了证监会发审委的IPO审核过会,2006823日首次发行股票。

在华峰氨纶筹备上市的同时,华峰集团已经在谋划第二家企业的上市。2002年,上海华峰超纤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峰超纤”)成立,2011222日,华峰超纤在深圳敲响上市宝钟。

截至去年年底,浙江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数量达到414家,占比11.9%,稳居全国第二;去年浙江有87家公司完成IPO上市,创下历史纪录,远超2010年的45家。

从地域分布情况来看,排在前四位的城市是杭州、宁波、绍兴和台州,分别为127家、73家、54家和49家,总数占A股浙江上市公司总数的72.7%

向来以民营经济活跃著称的温州,企业上市的步伐却相对滞后。截止到2017年底,温州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共19家,只占全省上市公司总数的4.6%,仅排在衢州、丽水和舟山之前。

“温州其实不乏具备上市能力的企业,但有资本市场超前意识的企业家是比较缺乏的。”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章良认为,华峰诞生温州首家民营企业的A股上市公司,主要是跟企业创始人对于上市的强烈意愿有关。

相比之下,华峰氨纶1999年开始设立就是奔着上市去的,以股份制公司形式设立,整个公司完全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来运营,董事长是尤小平,总经理是由外聘的职业经理人担任,董事会当中的尤氏家族成员很少。

而从当时华峰氨纶本身的上市“条件”来说,华峰氨纶能够顺利上市,与企业的“含金量”也分不开。当时国内的氨纶行业正处在扩张期,市场容量大,科技含量高,而华峰氨纶业绩表现和盈利能力又比较好。

事实也证明,华峰氨纶上市后,更是驶上了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快车道。


华峰氨纶上市后,如今产能已提高10倍多

2006年,华峰氨纶首发上市时,公司的产能只有1.2万吨。

华峰氨纶上市首次发行募集的2.37亿元资金,连同此前积累的3.29亿元未分配利润,全部投资于差别化氨纶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如果说企业上市前是做‘加法’的话,那么上市后企业则是在做‘乘法’。”尤小平在不同场合都对企业上市表达过这一观点。

如今华峰氨纶的产能已经提高了10倍多,达到了13万吨,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国内最大的氨纶生产企业。

众所周知,上市后,企业的管理规范、募资能力、品牌形象、抗风险能力都会有质的飞跃。民营制造业企业想从银行贷款并不容易,而上市后,相当于打开了一个非常优质的融资渠道。

对于氨纶相关的产业而言,意义可能更为重要。

氨纶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聚氨酯弹性纤维,作为一种理想的高附加值纺织原料,广泛应用于高档内衣、泳装、袜子、牛仔裤、休闲运动服等领域。在织物中加入少许氨纶(约2%~5%),就足以改善织物性能,令织物的档次大幅提高,因此,氨纶也被誉为纺织工业的“味精”。

华峰氨纶上市后打破了氨纶行业的国际垄断,由于上市募集的资金的注入,华峰氨纶的规模、产能在上市后得到快速扩展。

“过去售价20多万元一吨的氨纶,现在降到了三四万元一吨。”在陈章良看来,这应该记上一笔华峰的“贡献”——如果不是华峰借资本市场之势,大规模地进入这个领域,国内氨纶行业可能是另外一个局面。

无独有偶。2007年,华峰超纤以约20亿元的巨资,完成了对威富通科技的并购重组。当年623日,威富通科技成为华峰超纤100%控股的子公司。该交易完成后,华峰超纤在原有的超细纤维合成革的研产销与服务业务的基础上,新增移动支付软件服务业务,为实现公司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迈出了重要一步。而帮助华峰超纤走出这一步的,恰恰是它从股市募集到的资金。

陈章良坦陈,华峰超纤对威富通的并购重组,其实看中的是这家公司掌握的大数据。未来华峰超纤不光是一家B2B的制造业企业,而会利用威富通在互联网方面的技术、数据等优势,切入B2C这一零售领域,“比如一个家庭的沙发套坏了,现在想换很麻烦。以后到华峰的网站,有多种款式、面料的选择,我们还可以个性化定制,用户下单支付后,会有人上门更换定制的沙发套。如果我们可以进入这个革消费领域,就是实现了从现在的上百亿元到上万亿元的市场的跨越。” 

 

上市考验企业经营者的“心术”  温企要注意四个方面

华峰集团的两家企业上市,有数据统计,至今已经陆续从资本市场募资30多亿元。

这个数额并不大。原因无非两点,华峰的务实和风险意识。

从资本市场融资主要是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两种方式。通俗地解释,股权融资,公司是付出股份,对应的是现有股东对公司控制力下降,同时未来公司成长的部分收益被让渡给了投资人。而债权融资,公司付出的是利息,需要考虑的是公司借钱赚到的收益能不能超过贷款的利息。这两种融资方式各有风险,甚至会发生大股东丧失对公司的控制权或者公司破产等状况。

而据记者了解,到目前为止,华峰集团的两家上市公司连一股股票都没质押过,所以就不担心股票暴跌导致爆仓。

这样的操作主要是基于华峰务实的作风。“我们会把负债率控制在合理的水平。而且现在我们企业的银行授信足够用,再加上现金流充裕,完全可以保证华峰的稳定发展,没有必要盲目去资本市场过度融资。”陈章良说。

一个企业没上市,它面对的主要是客户、供应商、员工,而上市后,它还将要面对资本市场的“野蛮人”以及各种投资人,另外还有环伺在侧的竞争对手。企业一旦上市,所有相关信息必须及时全面披露,对企业的市场议价能力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企业上市,老板的心术要正,心态要稳,切记头脑发热、骄傲自满,否则容易出事。”陈章良提供了温州企业上市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

一是自我学习。当前,IPO尺度比以往更加严格,企业经营者自身必须紧密地跟进国家上市政策的动向,通过及时地自我学习掌握最新情况以及上市的相关法律法规,而不能完全依赖于中介机构。

二是谨慎选择中介机构。中介机构能力参差不齐,不同的团队能力、素质、责任心等差别较大,会直接影响上市的结果。华峰选择中介机构的标准是重团队胜过重机构。

三是企业经营要严格规范。企业上市前的三年规范期内,要确保环保问责、重大安全事故、偷税漏税被处罚等“一票否决”项目不要发生。

四是要有一支自己的上市团队。上市工作必须是董事长亲自抓的“一把手工程”,同时要尽量保持公司整个高管团队的稳定,要配好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等力量,可以让企业上市少走很多弯路。另外要注重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最终建立自己的上市团队。


华峰准备第三次走向资本市场  上演上市“接力跑”

华峰集团还将有另一家企业接过上市的“接力棒”,就是2007年成立的浙江华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峰新材料”)。

2016年,华峰新材料正式启动了上市工作。这2年多时间,华峰新材料为上市做了很多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时间来解决的问题。

今年2月,瑞安市启动企业上市活动周专场活动,华峰新材料等前期已经签约的7家拟上市企业,正整装奔跑在上市的路上。

对华峰来说,上市更像一场既是经验传承,又是相互勉励的接力跑。

“企业能否成功过会上市,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证监会有政策、市场有规律,企业经营者要协调客户、供应商的各种问题,一个事情没处理好,可能会导致上市失败,这对企业来说,甚至关乎生死存亡。”陈章良认为,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上市是梦寐以求的一件事,同样要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宽松的政策环境,让企业能够稳步上市。

2017年,浙江启动实施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凤凰行动”计划,全省各地也将上市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今年413日,在浙江省“凤凰行动”专班服务启动暨上市业务培训会上,由浙商证券、浙商产融、浙商创投共同发起设立了300亿元“凤凰行动”计划专项基金。据悉,该基金力争在一至两年内投放完毕,用于助推浙江省优秀企业上市以及上市企业的并购重组。

陈章良建议,各地出台上市扶持政策要听取各方意见,理解、包容、尊重企业和市场规律是重中之重,切忌急功近利,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和“久久为功”的积极心态,“凤凰”才有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 华峰集团2009-2010版权所有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