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场华峰制造的“品质革命”

本刊记者  一舟  周涵   林加浩


 品质是企业的生命,也是品牌的灵魂。品质问题,说到底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说到底,又是一个观念与行动的问题。“品质革命”对于“华峰制造”来说,可谓是产品不断升级与有效供给中,畅销全球及独占市场鳌头的根本。 ——题记


过去从国外进口售价达20多万元一吨的氨纶,现在的千禧氨纶降到了三四万元一吨。这得益于华峰的强势崛起,打破了国外市场的垄断。

一平方米的华峰超细纤维合成革成本可能只有几十元,但制成Hermes爱马仕、LV路易威登、Prada普拉达等世界名牌包的售价往往动辄几千元,甚至几万元。这不得不让人感叹品牌附加值所带来的惊人效益。

究其原因,是国内产品多样性不够,生产工艺不过硬,还是关键核心技术不过关?

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宣战”: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从“产品”到“商品”,靠质量、靠口碑、靠信誉。

业内专家指出,当前,企业面临经营环境鱼龙混杂等问题,难以将重心放在产品研发上。商业终端成本高、恶性竞争激烈等,使得不少企业只顾“低头赚钱”,忽视价值创造。

“制造强国的竞争,不仅表现为数量和规模的竞争,更表现为质量与品牌的竞争。”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的肺腑之言道出了自己对“质量”的独特认识:质量质量,质在量前,有质才能有量。品质上去了,品牌叫响了,才能占领市场,形成有效供给。”

“十三五”以来,华峰正加快走出一条以质量、品牌、标准、建设引领产业升级的新路子,用高标准高质量的“华峰制造”推动品质消费,向“中国制造”的标杆和价值中高端迈进。


引擎:科技进步 

华峰新材料公司开发的“高铁减震垫用聚氨酯原液”所制成的高铁垫片,完成沪宁城际K245上道试验段的施工,通过半年的监测,顺利通过了专家技术评审,获得了上海铁路局一等奖。

无独有偶。华峰合成树脂公司研发的封闭型无溶剂聚氨酯树脂及其在合成革领域的应用项目已成功通过专家评审鉴定,总体认同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华峰TPU公司研发的不黄变脂肪族TPU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十二届中国国际橡塑展上大放异彩,其具有永不黄变、机械强度高、耐水解性能优异、低温柔韧可配色等特点的,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医疗和电子等行业。华峰铝业公司与上汽合作研发的电动汽车电池软包合金材料目前也已进入客户端测试阶段。

……

一项项新技术,一个个新产品争相涌现市场,合奏出动人的创新进行曲。

“快人一拍,赢在半步。”尤小平深刻认识到,一步领先,步步领先。企业技术领先必须要在“科技进步”上下功夫,通过“两化融合”及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加快产品向绿色化、差别化、高附加值和高品质升级,用过硬的“拳头”产品提高市场话语权和树立“华峰制造”的尊严。

工信部资料显示,我国已形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配套能力。在联合国公布的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在关键核心技术,哪怕是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水平等方面,仍与世界制造强国有明显差距。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创造品牌的原动力。华峰作为制造业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就必须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技术专利,根据市场需要不断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并赋予产品以优质功能和更高的科技含量,以优质的新产品来满足客户的新需求。

谈及不断更新换代的新产品,华峰新材料公司总经理叶其伟介绍说,结合“十三五”发展规划,公司在聚氨酯原液、制品原液、聚酯多元醇这三大应用领域,开展了针对性的产品攻关。聚氨酯原液产品继续向高物性、差异化等方向优化,进一步拉开与同行产品的技术水平差距,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B料低温易结晶的问题。聚酯多元醇新开发30余种产品,丰富了产品线,并提高了公司产品在业内的知名度。

新技术提供了质量提升的新契机。

如果说工匠精神可以在现有的生产水平上,让产品无限趋近质量的极致,那么科技创新则可让产品质量实现大跨度进步,甚至突破性飞跃。以重庆华峰化工公司开展笑气氧化制备硝酸研究为例,目前笑气氧化转化率达到了95%以上,硝酸的选择性达到了10%以上,按现有研究成果及己二酸生产规模计算,该项目每年能为集团带来2900万的利润。更为关键的是,该技术是我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通过该技术可以变废为宝,避免资源浪费,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华峰制造要实现品质革命,首先要靠创新。要以科技创新带动整体创新,注重基础研发,实施一批原创性、高端应用型重点科技项目。”华峰集团总裁林建一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厚植创新发展新优势,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十二五以来,华峰集团年均投入制造业销售额3.5%以上的科技经费,用于增强创新能力,提质创新平台,壮大创新主体,优化创新环境。截至20183月,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58项,主导及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91项,新增高附加值、高端应用型(原创性)新产品20余项,新产品增加值占营业额的比重达到50%以上。


支撑:品质管理

翻开华峰的发展史,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线,已深深地烙进了每个华峰人的脑海中。

 创业之初,华峰就响亮并郑重地提出:宁可少做千万产值、不让一件不合格产品出厂的质量宣言。

随后,华峰在质量管理工作中明确了打造精品,做强主业的质量战略、质量第一,追求卓越的质量理念和持续创新,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方针,并投入巨资,在行业里最早建立了设备一流的产品质量物检室、理化分析实验室、国家认可实验室和材料科技研究院,是同行中较早通过了ISO9001国际国内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

2013年,华峰集团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温州唯一一家“诚敬做产品”试点单位。

2014年,浙江在全国率先以标准和认证为手段打造首个区域性公共品牌——“浙江制造”。华峰新材料公司和华峰氨纶公司凭借标准、质量上的优异表现,相继斩获浙江制造认证这一“金名片”。

对于华峰而言,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存之本。而品质的背后是对工匠精神、对产品人性化的极致追求。

当记者走进包装车间时,一旁的工作人员总会自豪地说:“看着‘浙江制造’的标识,代表企业是行业的标杆和领跑者,产品是高品质、高水平的代名词,干活也更带劲了!”

“好的品质就是严管出来的。推进‘品质革命’,就是对品质的专注,对每一道工序的‘吹毛求疵’。”尤小平说,一些企业只顾眼前利益,以牺牲质量降低成本而追求利润最大化,表面上看是“占了便宜”,实际上是自掘坟墓的行为,是丧失客户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

以质量管理支撑品质变革。质量文化要让企业上下形成共同的品质理念,在全员中形成追求极致品质的精神。

在华峰,新员工入厂第一课,就是接受企业文化和质量安全教育,学会做一个合格“华峰人”。各产业公司还结合岗位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岗前教育、技能培训等。

在“诚敬做产品”主题活动的实际运作中,华峰通过创设“质量月”活动、“创新创优创效”竞赛活动、“质量管理提升”活动、“千日零事故”竞赛活动、“节能降成本”活动、工匠活动、“环保开放日”活动、“学习型班组创建”活动、“诚敬做产品”星级员工评定活动等十大载体,不断提升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

只有一流的员工,才有一流的产品。为了质量,华峰成立QC攻关小组、开展现场改善、推广标准化建设等活动,进一步规范了生产操作流程,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保障了产品质量的稳定与提升。每年公司都会开展QC小组评比活动,以评比带动活动的开展,对其中优秀的QC小组成员给予重奖,并将其中的佼佼者推荐到省市、甚至国家层面参赛。华峰选派的QC小组及选手,每次参赛都获得“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集体荣誉和一等奖、二等奖的个人不俗战绩。

质量托起华峰发展的未来。20多年来,以质量促效益,以质量求发展,超常规、可持续发展的华峰,走出了一条从质量效益型到质量规模效益型的新路子。


瞄向:对标国际

“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就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技术和市场竞争的主动权。瞄准先进标准提升水平,促进产业发展质量整体跃升,培育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的质量优势,是任何一个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不可逆转的潮流。”今年 53日,林建一在全国“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温州站启动仪式上发言时如是说。

此次全国“百千万专项行动”启动仪式在华峰集团举办,加速了企业对标国际化工巨头,立志做 “标准领跑者”的决心。

“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尤小平在企业内部会议上多次表示,“当前,虽然我们10大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很高,但主导及参与的国际、国家与行业标准制定还不是很多,与国际跨国公司还存在差距。有差距不要紧,关键是要有奋力追赶的信心和作为。”

而与全球化工巨头开展战略合作并建立伙伴关系,正是华峰集团对比标杆、改进短板、总体提升和争创一流的雄心所在。

今年59日下午,华峰集团与巴斯夫在上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此次战略协议的签署是双方合作历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与国际跨国公司的深度全面合作,将促使华峰设立更高要求的质量约束,形成规范成熟的质量标准体系。

规范成熟的标准体系到底意味着什么?

“标准是制造业的制高点,掌握了标准的话语权,就占据了制造的制高点。”华峰超纤公司总经理段伟东这样解读到 “说白了,谁掌握标准,谁就是老大。”近几年,华峰超纤公司在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加速了标准的编制发布,截至2017年底,华峰超纤主导及参与制定并实施了18项标准,其中2项国家标准,16项行业标准。其中,2017年当年,参与起草了2项国家标准和5项行业标准,部分已发布实施。

提升质量,标准先行。华峰超纤是华峰集团旗下诸多公司高度重视以技术和标准引领品质提升的一例。如华峰氨纶、华峰合成树脂等在标准制定与实施上也齐头并进,先后获得国家及省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示范企业的殊荣。

以高标准提升高品质,以对标先进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用新创享生活的华峰,凭借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在从“制造”到“质造”的“品质革命”中,让人们的生活品质在渐进提升中拥有“获得感”。


引领:工匠精神

今年2月,随着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播出,章丘铁锅“意外”走红,其制造过程中展现的工匠精神一时为人津津乐道。而一脉相承的工匠精神, 也在“华峰制造”文化深植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宁一丝不苟钻研细节,勿粗心大意铸成大错”、“执工匠精神之心,筑百年华峰之梦”。在华峰氨纶公司生产车间的过道墙面上,一线员工们朴实的话语,成为华峰孕育工匠精神的生动写照。

  在华峰氨纶公司纺丝车间,细细观察便会发现:一个产品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细节都值得精雕细琢。从原料检验到过程控制,从聚合到纺丝,在全部过程中的关键处设置监控点,紧紧盯住常态化控制标准,对每一个点位、每一道工序严格把关,细化到对每一条丝线进行配比,保证所记录的运行数据既真实可靠,又可以追根溯源,极大地确保了产品的质量。

“抽丝剥茧、吹毛求疵”就是对纺丝生产过程最形象的注解,也更像是一种“褒义”的嘉奖。一名一线员工一天要经手3000多个丝卷,平时的工作状态一直是站立着,看似简单重复,却需要极大的耐性和专注度,任何一点废丝都逃不过“火眼金睛”和千万次触摸的“金巧手”。正是这种对质量的完美追求,把最基础的工作做到最精,把最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才会赋予产品长久的生命力。

 质量强,则企业强。他们不是“生产者”,却是实实在在的质量“守护人”。“绝不让一件不合格产品出厂”的宣誓,已经在华峰员工的心中深深地扎下根来。而正是对产品质量所有细枝末节的重视,“华峰制造”才在市场白热化竞争中,有了客户的络绎不绝、行业地位的“独占鳌头”和品牌效应的不断攀升。

薪火相传是工匠精神的精髓。华峰就有这样一群工匠,他们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工龄不是企业里最长的,但带出的技能尖兵却是拔尖的。他们始终默默地站在“徒弟”的身后传授知识,帮带路上,传承的不只是“技能”的薪火,更是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甘于奉献的工匠精神。而正是这股工匠精神,引领华峰人在“品质革命”的征途中,不断擦亮“华峰制造”的品牌。

 

突破:服务型制造

个性化定制、引领服务型制造与平台联网实现全球共享是大势所趋。

这在十几年前,不管是企业家也好,还是普通百姓也罢,实在是难以想象。

工业互联网的横空出世,促使“互联网+”与“服务型制造”的牵手势不可挡。

沧海横流,谁持牛耳?今年516日,华峰集团公司董事长尤飞宇代表华峰国际与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上海)正式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此次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将进一步密切华峰国际与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上海)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发展。

据了解,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上海)有限公司是中国信通院全资公司,专注于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人工智能、工业与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以促进工业互联网等产业的发展和生态建设;是工信部与上海市实施发展工业互联网国家战略的推动者和践行者,承担上海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的国家高端智能智库。

更令人期待的是,以华峰超纤作为华峰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创新的先行者将于今年74日上线。

莫道君行早,怕有早行人。尤飞宇为对于打造华峰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回答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

“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对全产业链生态业务的打通,基于超纤新材料行业供应链管理标识解析的应用,在行业内华峰超纤是首家。”尤飞宇点出了关键所在,在这种全新形态下,华峰超纤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从而实现以加工原料为主向“制造+服务”的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的转变,实现价值提升。”

推动“华峰制造”进行一场“品质革命”,对华峰超纤而言,意味着哪些改变和革新呢?

以品质倒逼产业转型,更好满足和创造消费需求,推进“华峰制造”加快走向“精品制造”。华峰超纤公司总经理段伟东向记者娓娓道来:“未来五年超纤新材料行业将超过2000亿规模,但华峰超纤产品处于供应链后端,无法根据终端商品的市场需求分析流行趋势,并且作为工业企业没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依赖于经销商或者更接近与终端市场的公司,产品制造的试错难度较大,样品模板众多,产品搭配组合的数量更是无法估计,但能够完全利用的较少,浪费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分散了工业企业的精力。”

“比如一个家庭的沙发套坏了,现在想换很麻烦。以后到华峰的网站,有多种款式、面料的选择,我们还可以个性化定制,用户下单支付后,会有人上门更换定制的沙发套。如果我们可以进入这个革消费领域,就是实现了从现在的上百亿元到上万亿元的市场的跨越。”段伟东举了一个可实际应用与操作的场景,打消了记者的顾虑,也引起了一行人强烈的兴趣。

“目前,中国的消费需求正经历从量的满足向质的提升、从有形产品需求向服务消费需求、从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消费转变。未来的消费潜力植根于消费结构调整和升级上。”谈及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华峰超纤销售部经理宋立新向记者坦言,可以从市场着手,以个性化定制为突破点,在产品开发、外观设计、产品包装、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强创新,丰富和细化消费品种类,方能锁定“有效需求”,适应和引领消费升级趋势。

不难看出,“华峰制造”的品质革命在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支持下,正从点到面,让服务型制造成为了可能。同时,也使得用户更加充分的交互,了解用户个性化需求,并有效组织生产资源,实现了跨企业、跨区域、跨行业的资源和能力集聚,从而打造更高效的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服务体系。


愿景:品牌战略

品质革命,立于品牌。

何为品牌?品牌=品质+牌子。

品质革命对中国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在质量上有所突破,更要在品牌上站稳脚跟。因此,“华峰制造”必须要在“创品牌”上做足文章,去抢占未来市场和产业竞争制高点。

20171012日,在德国斯图加特举办首届供应商表彰大会。十年如一日,咬住“质量”不放松的华峰铝业,凭借对产品品质的精良管控和全力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理念,从汽配巨头Mahle(马勒)集团全球1500余家供应商脱颖而出,荣获全球最佳供应商奖。

201712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共同发布第二批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公示名单,华峰集团表现抢眼,独揽3个被誉为企业界“奥斯卡”奖的殊荣,华峰新材料、华峰超纤入选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名单,华峰氨纶入选单项冠军产品名单。

……

一个企业拥有两枚中国驰名商标、两项中国名牌产品。

华峰用品质验证品牌,用品牌赢得信任。

凭借精益求精的品质、日积月累的信用与千锤百炼的品牌,华峰制造在市场中扮演着“卖得出、卖得快、卖得贵”的角色。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讲,知名品牌对于培养用户的忠诚度、传递高品质的信息和抢占市场份额、提高附加值(溢价)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华峰自创业以来,清醒意识到,要创立自主名牌,就要走出一条从质量创牌到科技创牌再到文化创牌的路子。

质量是名牌的基础。华峰倡导“追求卓越、志在一流”和“宁可少做千万产值,也不让一件不合格品出厂”的质量理念。华峰在早期市场竞争中之所以能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就得益于精益求精、以质取胜从而树立了良好的市场信誉。

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就好像一个人没有自己的姓名。既然要办企业,总得有自己叫得响的“牌子”。那么怎样让自己的牌子叫得响,华峰集团总裁林建一认为,从品牌建设的运作机制来看,一是从战略高度上重视,树立品牌就是企业“形象大使”,就是含金量的观念,把打造知名品牌作为长期的任务持之以恒。二是要从品牌建设的系统性出发,建立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以“科技创牌、质量立牌、诚信兴牌、制度保牌、依法护牌、文化升牌、形象强牌”的运行机制。

翻开华峰的质量史,无论是“护丝使者”、“螳螂在行动”,还是“一公斤都不能少”、“火眼金睛抓质量”等案例故事,都一再地证明,质量理念不只是停留在员工们的口头上、印在脑海里,更是落实到员工们的行动中去,落实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中。

“产品品质不仅反映了一个区域、一个企业的面貌气质,而且也体现一个区域、一个企业的整体素质。”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认为,高质量的产品是员工高素质、工作高效率的体现。精益求精、守正创新、追求极致是华峰制造的内涵,也是中国制造的核心。

华峰制造,一个在服务用户中发展起来的金字招牌,一个在用户信赖与认可中崛起的,畅销全球并支撑起一个企业迈向聚氨酯制品王国的行业领导品牌。


编者手记:

万丈高楼平地起非一日之功,华峰“品质革命”也难以一蹴而就。毋庸讳言,“华峰制造”的口碑在品质的千锤百炼中被市场传颂,在不破不立中熠熠生辉,在破而后立中向价值中高端迈进。在成为受人尊重的行业品牌走向全球知名品牌征途中,我们憧憬:未来国际化工新材料领域有一个响亮的品牌来自中国——她的名字叫“华峰”!

     
© 华峰集团2009-2010版权所有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