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平凡岗位也精彩

——记集团“岗位标兵”何美东

本刊通讯员 吴海峰 白艳

每天大清早,提早一到半小时到岗,简简单单的数字背后,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让身边同事感到别样的精彩。

从氨纶公司最普通的岗位做起,无论是辅料粉剂称重,还是转行叉车操作,直到如今担任叉车和装卸负责人,他逐渐成长为叉车岗位能手,他的“工匠”成长轨迹赢得众人的喝彩。

他,就是2016年度集团岗位标兵——何美东。他十多年来倾心耕耘,在新环境中,他已精彩绽放;重庆氨纶公司仓储中心创立至今,仅有的两次“优秀员工”评选,他都高票当选;在2016年重庆基地叉车技能大比武中,他也是技压群雄,在将近三十人的PK中收获二等奖。


三十分钟,一个半小时,两次优秀员工,处处演绎“工匠”精彩


何美东于2005年进入华峰工作,并在2009年开始在氨纶上班,能进入华峰,他觉得挺不容易,因此特别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

在重庆氨纶公司工作的三个年头里,他每天至少提早半小时到岗,风雨无阻,就像他的同事李金城说的:“有些人可能在需要早到的时候提早到岗,何美东是天天如此,年年如此,提早半小时是正常事,经常是七点刚过就上班了,这确实不容易。”每天清晨,当许多人还在食堂赶着吃早餐的时候,他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七点多到岗,确认发料单,赶在生产岗位白班上班前就做好物料准备,这份将“赶早”养成一种习惯,让与他合作的其他车间的同事们赞赏不已。

或许有人会觉得,天天赶早,是不是给自己请假打“埋伏”,其实,何美东在氨纶公司八年的时间里,他仅仅请假一个半小时。那是去年,他买好回家的机票,为了赶上航班,他破天荒地请了一次假。对于勤快人来说,不请假和主动加班似乎是形影不离的孪生兄弟。何美东加入重庆氨纶公司,其间,由于正处重庆公司建设期,现场管理还不够完善,厂区道路上油桶等各类东西见缝插针地堆放着,既有隐患也不美观,何美东接受了清理现场的任务。两个月后,当人们再次经过现场时,整个环境焕然一新,只见地面整洁,各类油桶有序摆放,其他杂物也都不见了,厂区主干道路也变得宽阔。这样的变化,是何美东的辛勤付出,多少个午间,他没有休息,多少个早晨,他赶早处理,而这一切是不计回报的付出。

好口碑是干出来的,当笔者在仓储中心询问何美东情况时,仓储中心班长袁川雄从头到尾就是一个赞扬,“这个人勤快、细致,自己事情干完了,总会到处找事做,口碑真是好得很。”在重庆氨纶仓储中心,他已经蝉联了仅有的两年“优秀员工”,并在2016年优秀员工的基础上被评为集团“岗位标兵”,他的一举一动让笔者原有的“为何叉车员连续当选优秀员工”的疑惑有了最佳答案。


称粉工、叉车员、叉车装卸负责人,“工匠”成长轨迹尽显风采


“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这样的人生感悟在何美东身上得到了佐证。起初,他在集团下属的其他子公司从事配料等工作,后来,他觉得要在华峰长期发展下去,必须要有一技之长。通过努力,他考取了叉车证,为自己人生的华丽转变多了一块“敲门砖”。

有准备才会有机会,当氨纶公司招聘叉车员的时候,他鼓起勇气报名了,在多位叉车老师傅的竞争下,这位新手首轮没有入选,或许是仓储中心应聘者看到了他的潜能,先让他在仓储中心称粉岗位就职,他二话没说,答应了。2014年,新成立的重庆公司需要增加叉车员,这次,他再没有让机会溜走,顺利成为一名渴望已久的叉车员。

“开叉车是个技术活,那时看到老师傅开着叉车在仓库里灵活的像在水中游,心里别提有多羡慕了。”回忆起当初刚接触叉车时,何美东显得十分兴奋。不过万事开头难,何美东刚开叉车时,由于技术欠火候,车轮经常打滑,运送一批货物可费劲了。为了尽快掌握叉车开车技巧,他挤出了更多的时间去练习,早上天刚亮,趁着行人少、事情少,他就到仓储进行开车练习,一直练到别人上班才收车,就算在休息时间,他也是加班加点“恶补”,有时候为了学会成熟的动作,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练习,何美东的叉车技术上来了,笨重的叉车在他的操纵下,变得像骑自行车一样灵活。在2016年的重庆基地叉车大比武中,他面对众多的叉车老司机“不放弃”,硬是拿下了二等奖,他的同事李金城谈到他的拼劲,竖起大拇指说:“这家伙肯学,在这么多人的比赛中,获得二等奖,也真是个老司机啊。”

如今,在仓储中心,领导已经把负责叉车和装卸管理的工作交到了何美东手中,面对这份沉甸甸的职责,他显得有点忐忑。早在2016年,领导让何美东代理叉车管理工作,尽管他之前只负责装卸工作,没有抓过叉车团队的管理事务,但何美东还是主动承担了下来。事后,何美东回忆说:“既管装卸,又管叉车,我感觉压力挺大的,我不断地问自己接下去要干什么,下班前,更是要把一天的事务过一遍,不过还好,只是临时的代理。”就是这份临时的代理,令他的领导看到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也让他逐渐成为叉车和装卸两个团队的负责人。


爱管“闲事”、乐于奉献,热心肠赢得阵阵喝彩


爱管“闲事”的何美东在叉车装卸团队可是出了名的,每当忙完自己的活,哪里有事补哪里,他就像一支强力胶一样,总能补上其他同事繁忙的作业点。

当笔者在厂区马路上随机拉住一位姓游的叉车师傅询问何美东情况时,还没等笔者详细询问,他就开始夸奖:“我和他一起做事两年多,这个人真是没话说,哪里忙补哪里,我们真是很佩服他。”在工作中,忙完手中活休息调整,这是谁都可以理解的平常事,但是,何美东却闲不住,因为他特别细心,经常能知道今天哪个作业点需要帮忙,在忙完自己的手头活后总会主动去救急。就像叉车工游师傅说的:“我们这边忙,他主动开车来搭把手,再忙的工作我都感觉开心,一来感激他,二来也给了我们做事的动力,他当岗位标兵,我服。”

这份乐于奉献的热心肠,或许是与身俱来的,在生活中他也是表里如一。2015年,何美东买了车,加班的时候,考虑到重庆生产区和住宿区有好几公里的路程,为了照顾其他没车的同事,他都会主动留下来加班,让没车的同事坐出勤车先回家。有时候,有些同事加班后没车回家,一个电话过去,他也会开车过来接送,“他的好,我们都记在心里,我真心地感谢身边有这么一位热心的同事。”他的同事董巧月和笔者坦诚地说道。

面对同事和领导的种种夸奖,何美东显得有点羞涩,记得他在员工大会上讲到:“华峰就像一亩三分地,在老家农村,去地里干活是赶早不赶晚,现在在华峰上班,我也要种好这块‘庄稼地’,况且这还是一块肥沃的土地,我一定要把它耕作好。”他有这样一份朴实的心,还有什么理由种不出好果实。

一名平凡岗位的“工匠”,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但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起早摸黑地劳作着,给身旁人带来力量,也给自己带来成长,试问:这样的“工匠”,不也很精彩?

     
© 华峰集团2009-2010版权所有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