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匠精神雕刻华峰气质

本刊编辑部/

90年代后,“工匠”一词已逐渐淡出现代人的生活,那些各行各业曾经风光一时的手工匠人,好似丢掉了已有的光环。

然而,时代变迁,时移势易。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战略目标的提出,促使那些代表着精益求精、专注敬业、推陈出新的“工匠精神”,从远离我们而去到再次“荣耀归来”。

“在科技与信息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感慨到,在互联网不断吞噬传统行业的态势下,没有一种商业模式是长存的,没有一种竞争力是永恒的,也没有一种资产是稳固的。唯有蕴涵“工匠精神”的产品制造才是企业恒久不变并赢得市场的法宝。

“工匠精神”,重在“精神”二字。只要精神之火不灭,工匠之艺不丢,工匠精神就会生生不息,越久弥新。

喧嚣尘世,我们能否携带一份情怀、一份执着、一份责任、一份坚守,做一个对自己的工作和产品有敬畏之心,并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匠人”?

在华峰答案是显然的。

今年五月以来,一场名为“寻找华峰工匠”的活动,在华峰集团上下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随着活动的深入,一个个华峰工匠事迹,被鲜活地挖掘出来,让人感叹“工匠精神”就在我们身边。

夏国林,设备动力部机修班副班长,由他带领的机修小组,用不锈钢的鲍尔环替代陶瓷对中间体分缩器的填料进行改进,使得每30吨原料比之前减少0.5吨到1吨的损失。

何爱双,车间物检室班长,由她开发的一款预牵伸自动检测设备,将预牵伸指标的检测误差,由之前手动检测的1.2%降低到了0.17%,检测时间缩短65%,效率提高3倍多。

陈亦跑,工厂副厂长,通过一项精制工艺调整,将精制塔原每日处理200吨溶剂量提升到500吨,蒸汽能耗却比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同行公司还要低30%以上,每年单单降低蒸汽用量就可以产生400万以上的节能效益。

……

这些只是华峰“匠人”的代表。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用心专研、守正创新、持续改善及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是他们工作的动人之处;工作少浮躁、少投机、不急功近利、不粗制滥造及不追求极致不罢休的气质是他们最为称道的地方。

没有一批又一批咬定目标不放的简单、一条道走到黑的坚定和把事做到极致专注的员工,华峰就不会有现在的两枚中国驰名商标、两个中国名牌和浙江制造、浙江质造的示范企业殊荣。

身处这个“新世界”撞击“旧世界”、“新思维”替换“旧观念”的年代。可以说,无论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如何汹涌,“工匠精神”仍是支撑企业变革的“软件”。

读懂时代,迎接变革。用品质擦亮华峰制造品牌,用工匠精神雕刻华峰气质。

     
© 华峰集团2009-2010版权所有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