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峰企业文化案例故事

 

务实为本,创新为魂”是华峰的企业精神,华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源泉。为了使华峰的企业文化能够深入人心,《华峰》杂志特开辟专栏陆续刊登企业文化案例故事,通过情景的真实再现,让读者真正感受到华峰企业文化所倡导的理念和精神。这些案例所讲的故事虽然都是发生在企业里的小事,却件件真实,例例感人。为加深读者的理解,我们在每个案例后面都进行了点评,以期引起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共鸣。

 

面对一场突发的火灾

10月7日早上7时40分,正值上班高峰。氨纶公司应急中心接到员工的电话报警,称公司旁边的丰收变电所正冒着浓烟。值班人员通过现场视频查看,确认该变电所内发生火情,于是,便当即拨打119火警电话。随后,班长姚秀锋和当班员工张武迅速带上消防器材,赶往丰收变电所,并电话联系集团经济护卫队氨纶分队队长薛丰雷赶赴现场支援。

火灾现场,救火人员发现两辆电瓶车着火,火势尚未蔓延。在朱少正部长的指挥下,大家通力合作,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火势很快得到了控制。事后,匆忙赶来的变电所工作人员对参与救火的华峰员工给予了高度赞扬,并再三表示了感谢。(姚秀锋)

 

案例点评:此次火灾的成功扑灭,不仅检验了华峰员工熟练的消防应急技能,也充分体现了华峰人“我的区域我负责,相连边界我管理”的主人翁精神。(姚秀锋)

 

 

甘于奉献的“老华峰”

朴实勤恳,热忱奉献。作为一名已躬身于华峰事业16年的“新材料PU市场技术服务革命者”,华峰销售有限公司市场部副经理周双全始终践行着老华峰人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甘于奉献的精神,带出了一支优秀的新材料技术服务团队。

2001年,作为华峰第一个外聘的技术服务人员,周双全凭着自身扎实的技术功底和无所畏惧的开拓精神,为公司承担起了攻伐广东PU市场的重任。当时的广东市场大多采用进口料,对国产原料极不认可,国际巨头BASF、陶氏、亨斯迈等早已根深蒂固,而当时仍处于创业阶段,试料条件又差且交通不便,到一家客户试料都常常得挤几天长途汽车。然而,为打开市场,他不仅百折不挠地进行试料,而且还自己负责配送和装卸,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支持,并以真诚和过硬的技术赢得了客户的认可。

他于2005年开始负责全国PU市场,每年有200多天在外忙碌奔波。为了做好全国的技术服务与产品推广,他十六年如一日,致力于市场开拓与维护,为华峰的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钟天明)

案例点评:当奉献成为一种习惯,人生便有了价值。而正是一个个这样甘于奉献的“老华峰”,以无私的精神塑造了华峰的灵魂!(钟天明)

 

 

移动”的华峰精神

谁说只有在华峰才能感受到华峰文化的魅力?

912,在重庆江北机场,准备赶赴瑞安总部参加集团中秋晚会演出的肖棚升等人差点没坐上飞机。是什么原因让这几位早上5点就出发的,成为了晚到的旅客呢?

早上8时许,正准备从候机厅洗手间出来登机的肖棚升看到纸巾盒上有一部手机,看了看周围,此时,一个人也没有。于是,他便拿着手机大步流星地找到同伴,将拾到手机的情况讲述了一遍,几人随即决定将手机交到机场工作人员手中。在询问寻找失物招领处的过程中,电话突然响了……不是寻找手机的,而是找手机主人的。肖棚升马上把情况向其作了说明,并请他帮忙寻找手机主人。

在焦急的等待中,手机主人——一名地勤人员姗姗来迟,核实相关信息后,最终物归原主。(余梦婷)

 

案例点评:知道肖棚升一行的行程后,失主大赞华峰员工的高素质,并请求合影留念。而此刻,停机坪外的飞机即将起飞,一行人只得匆匆登机。(余梦婷)

 

 

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他是铝业公司公辅机修班组的负责人,我习惯称他为“老杨”。他忠于本职工作,严以律己。做为班组负责人,他熟悉叉车的驾驶技术,掌握所有车辆的各项性能,对叉车运行和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都了如指掌。

公辅机修平时的工作繁多,如叉车和行车的维修,哪怕是叉车上面小小的螺丝需要紧固,他和他的机修班成员们都会认真地去做好,确保正常使用。每日的巡检,车辆的检查、维修和例行保养,都一一做好记录,确保车辆的运行正常。

除了叉车、行车的维修工作,他还担当着空压站、消防的维护等安全项目。记得有次和他聊天,问他每天都在忙些什么,怎么没来办公室,他却笑着说:“事情太多了,太忙太忙。” 后来我在了解他们班组的工作记录后,发现每天都是厚厚一叠的工作联系单,这上面的任务又细又杂,奔波在各个车间、机台,由此可见他们班组忙的程度了。

与同事相处,他总是以笑待人,为人处世也总是客客气气。他和他的团队,就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凭着一丝不苟的精神,连接和固定着一个坚实的整体。(吴佳怡)

 

案例点评:公辅,是借指宰相一类的大臣。而公辅机修班组则是保证铝业公司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一个班组,它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吴佳怡)

 

最美的“人文关怀”

3月的某一天,氨纶公司聚合C工段一名新员工在外出打篮球时不慎脚被扭伤,新任主管苏立在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这名员工的宿舍,并询问了具体伤情,在看到这名员工的左脚脚踝肿胀得无法正常行走时,二话不说直接掏出手机拨通了朋友的电话:“喂,XX,你知道哪家医院晚上还有拍片的吗?我这有名员工受伤了,需要拍片看一下。”得知瑞安人民医院有24小时急诊拍片后,便热心地扶着员工下楼。

到达医院后,因为新员工行动不便,苏主管主动让他在门口等着,咨询、挂号、排队……所有的事情都一一办好,并垫付了医疗费用。在经过医生专业诊断后,得知新员工的脚骨并没有异样,只是韧带有些损伤,问题并不大,苏主管才彻底松了一口气。

在送员工回宿舍的路上,苏主管以诙谐生动的语言,结合自身的经历使其明白: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因为一旦受伤,无法工作,对班组的运转和自己的生活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路上,没有一丝怨言和苛责,有的只是满心的关切和谆谆的教诲。

(陈豪杰)

 

案例点评:员工关怀不是嘴上说说,它更注重的是实践,是在现实中对员工工作和生活的关注和体贴。只有人人都展现出切实的人文关怀,才能开创员工与企业同心同德、共进共赢的良好局面。(陈豪杰)

 

 

以身作则的“华峰人”

2012年初,王晓华来到了聚酰胺事业部检测中心。当时的检测中心刚刚成立,实验室尚在紧张的建设中,部门相关制度也不完善,管理比较散乱。而他的到来给检测中心带来了生机与活力,首先他抓住了人最基本的脾性----一份工作是否能够做好完全取决于一个人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从实际情况出发,他提出并建立了会议制度,从以前半年不开一次会议到每月一次部门会议,通过会议强化管理,持续改进,将检测工作做到更好。同时,他还会让各组组长总结工作情况,并且以PPT或其他形式传达给上级,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作为经理助理,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亲力亲为,经常加班加点到深夜,月光是他最真挚的伴侣。日常工作中,我们总能看见那个高大的背影接完一个又一个电话,然后戴着安全帽风一般地去开会,然后又风一般地走进来,坐在椅子上没一分钟又接到电话,戴着安全帽,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他就像是台永不停止的机器,晚上我们下班离开时他还在忙着写总结,不知什么时候可以忙完手头的工作。

此外,他还时刻关心着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情况以及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每次交流,他都会面带微笑,耐心地听我们讲完,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或更好地完成工作。(李彩兰)

 

案例点评:他就像一轮太阳,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希望。人生舞台的大小,不是因为能力可以涵盖多少,而是自己愿意承担多少。责任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李彩兰)

     
© 华峰集团2009-2010版权所有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