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华峰文化 助推企业发展

 鲁险锋

华峰氨纶为实现做大做强主业的梦想,三年前,在重庆涪陵投资新建生产基地,时至今日,生产产能在瑞安总部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小型企业管理靠老板,中型企业管理靠制度,大型企业管理靠文化。华峰文化是否能在外埠生产基地传承和发扬?重庆氨纶能否实现和母公司一样平稳、健康、快速发展?

重庆氨纶公司成立初期,90%的员工是从重庆本地招聘的新员工。一方面员工的业务技能不足,需要大力培训;另一方面,新员工对公司不熟悉不了解,对公司的制度、文化等毫不知晓,执行力不强,且容易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管理难度非常大。在此种情况下,各级管理人员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努力,最终在一年时间内,完成了一期三万吨氨纶项目建设,创造了氨纶行业的奇迹。经过一年的辛勤努力,公司各级管理人员深深地体会到了九十年代初期,尤小平主席创立华峰时的心境,让他们对创业有了最深、最直接的感悟。可以说,当初调入重庆氨纶一期的50名创业者,对重庆氨纶的感情是最深的,他们看着重庆氨纶从一片荒芜的土地上拔地而起,到如今全球最大的氨纶生产基地。这种感情,不是亲身经历过的创业者,是无法体会的。这种创业的激情,永久地烙在了他们的心中。

华峰的优秀企业文化,首先表现是创业文化。华峰的每一个员工都能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另一个家,把华峰事业当成个人的事业。以创业者的心态认真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这些优秀的品质在各级领导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为了项目一期生产稳定,二期工程调试,国内首批氨纶行业的技术专家、华峰氨纶公司董事长杨从登有将近十个月一直呆在重庆项目指挥部,坐镇一线指挥。在此期间,他每天都要和生产人员、技术人员、工程人员召开两次会议,讨论技术实验、工艺改进、设备技改、生产稳定等事项。杨董事长常常风趣地说,自己已经快成重庆氨纶的技术顾问了。他的敬业精神为员工深深折服,并极大地影响和带动了全体员工。在节假日期间,员工们都和杨董事长一样,自觉按时来到公司,正常开会,正常上班,甚至加班加点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仓储中心有一段时间经常通宵加班发货,配货中心的人员每天上午都是最繁忙的,一旦忙得错过食堂的就餐时间,就不得不拿方便面当午餐。

华峰的优秀企业文化,其次表现是奋斗文化。公司管理层深知,创业不易守业更难的道理。在平时的经营管理中,严格按照“成本领先”的经营策略,公司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总经理于志立多次在大小会议上强调,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丢,严控成本的意识不能丢。重庆氨纶的管理人员大都是从瑞安母公司调入的,在华峰氨纶已是老员工,深谙华峰艰苦奋斗的文化,并一直努力践行这一理念,同时,还积极向全体员工进行宣贯。为此,公司还成立了若干检查组,针对生产成本情况,不定期进行抽查和检查。平时,公司各部门的办公用品申购、备品备件采购、费用报销等,均以实用、够用为原则,花钱绝不大手大脚,厉行节约之风。

目前,重庆氨纶最初设计的6万吨产能已全部投产。与此同时,华峰企业文化建设亦是如火如荼,员工“吉尼斯”活动,员工技能大比武、管理人员纺丝生头技能大比武、新入职大学生座谈会、春节员工年夜饭等等,既提高了广大员工的业务技能,又增强了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华峰集团已走过了25年历程。如果说华峰集团是一个青壮年,那么重庆氨纶则是一个蹒跚起步的儿童,如同先天带着母体基因的孩子,华峰文化已深深地烙进每个员工的心里,无法抹去。始于温州瑞安的华峰文化,枝繁叶茂,而今在重庆氨纶也已生根发芽,破土而出,开枝散叶。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重庆氨纶以高标准、严要求稳定推进各项工作,力促企业阔步前进。未来,公司将按照“十三五”规划的战略布署,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生产管理精细化,过程控制管理精细化,稳步提高产品品质,提升客户满意度;成本管理精细化,厉行节约、降低成本,切实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技术管理创新化,致力于新产品开发,提高差异化产品比重,提升公司盈利水平;综合管理精细化,各项管理工作要实现制度化、流程化,员工素养要提升、后备人才要培养,不断提升公司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企业的稳健发展夯实基础。

     
© 华峰集团2009-2010版权所有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