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化企: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胡惠雯

 

10242015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民营百强榜单发布。在这两年行业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我国民营石化企业发展现状如何?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障碍与不足?未来又将何去何从?中国化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机制灵活面临发展机遇

 

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石油和化工行业民营企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整体规模持续壮大,在行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攀升。2014年,石油和化学工业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数量达15761家,实现主营收入3.84万亿元,占全行业主营收入的27.3%;资产总额达到2.17万亿元,占全行业资产总额的18.5%

由于国际油价等大宗基础原料价格大幅下滑,全行业经济效益受到很大影响,利润增速显着下降,2014年利润增速出现负增长。但是,石化非公有企业(包括民营企业、港澳台企及外企)经济效益保持较好态势,利润总额一直保持增长,20112014年分别增长28.5%6.1%13.7%3.2%,分别高出同期全行业平均增速9.5%6.2%8%11.3%

记者了解到,近年民营企业资本占全行业的比重逐步提高,去年民营企业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29.3%,今年18月这个数字则达到34.2%。“我国已形成了国有、民营、外资三足鼎立之势。”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介绍,当前民营石化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保持快速增长,主动适应经济转型和市场供需变化的新形势,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着力转型升级,在产业结构调整、工艺技术装备、经营管理水平、职工劳动技能和企业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显着提升,转型升级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不过,李寿生也表示,民营企业在不断成长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产业集中度不够高,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百强民营企业约占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的三分之一,经营管理和技术装备水平较高,而其他大量民营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技术装备实力较弱,有的处在产业价值链低端,管理水平较低,竞争力较差。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对于部分民营石化企业而言,其创新投入不足,创新体制不够完善,创新人才比较缺乏,特别是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集团。而产能过剩、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不足归根结底是创新能力不足,这些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民营石化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是绿色可持续发展意识尚待提高,安全环保形势不容乐观。当前,还存在一些民营企业安全环保意识不强、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污染不治理、排放不达标,一些安全环保事故带来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小企业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静敏表示,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仍停留在纯生产加工阶段,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正受到产品同质化、利润率低等因素的挤压。在经济高速增长期,企业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市场容量的快速扩张来获取利润;在经济低速增长期,盈利依靠的是企业内部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管理能力的提升。我国民营石油化工企业大都以制造为主,单纯的制造过程已不再产生更多的附加价值,研发、采购、储存、物流、营销、服务、融资和技术支持服务等,成为产品价值的重要来源。

在一些外企负责人看来,中国市场发展速度惊人,但给人的总体印象却是大宗、成熟、传统的基础原材料输出国。因此,在“十三五”期间,中国石化行业在结构调整上应当大胆拥抱中端市场,而民营石化企业更应借助灵活的体制和机制,抓住机遇。

“目前,我国石化产业结构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基础原材料产业和大宗基础产品上,量大面广的终端石化产品和高附加值的配套石化产品是产业供给的短板。产业的结构性缺陷,正是民营企业大有作为的舞台。”李寿生如是说。

 

加强创新是关键所在

 

“不创新必死!”华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尤小平如此感叹,“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民营企业必须具有国际化视野,不断创新,不创新、不转型就没有出路。而创新需要内外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宏观政策支持引导;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要坚持不懈的创新。”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5月至今,中央层面已经出台至少22份有关促进创业创新的相关文件。当前,创新已成为一项国家战略。从石化行业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需要以技术创新为支撑,特别要推动传统产业的自主创新,向产业链上高附加值环节攀升,增强其在产业链上占据高端价值环节的能力和竞争力。

李寿生认为,创新能力不强是石化行业发展的重大短板,现在我们的创新大多还停留在模仿阶段,缺乏“摸着石头过河”的原始创新。民营企业应通过兼并重组、停产转产等手段让落后产能退出,并应用一批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高端专用化学品、现代煤化工、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向产业价值链高端跃升。

如果说创新是企业内部发展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那么,近几年国际环境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也是左右民营石化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李寿生分析认为,从国际来看,世界经济逐步复苏,但受制于结构性失衡的深层次原因,复苏步伐艰难曲折,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经济体走势分化,发展中国家复苏面临许多困难。世界经济将在较长时期进行深度调整,特别是受国际油价以及大宗基础原材料价格低位大幅波动、美元汇率变动、地缘政治变动等因素影响,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北美页岩气和中东廉价乙烷资源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对国内大宗石化产品构成较强挑战,跨国公司凭借技术优势纷纷抢占高端市场,我国石油和化工企业面临来自两个方面的压力,同时也面临走出去的机遇,特别是面临到资源国与地区进行全球产业布局的有利时机。

面对以上大环境,民营石化企业该如何进行创新?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胡柏剡谈到:“企业既要有自己创新的力量,也要借助科研院所。比如,我们的研究所已经拥有700多人。同时,企业要坚持强强联合,将中国的市场与国外的资源对接,整合双方的优势一起发展,创新合作模式。”

“对于企业来说,不创新、不转型就没有出路。而创新需要内外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宏观政策支持和引导;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创新。”尤小平如是说。

对于民营石化企业未来的发展,王静敏建议,一是充分利用当前国际、国内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形成的倒逼机制,进一步强化需求导向,尽快转变传统增量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兼并重组,抓紧淘汰落后产能;二是充分利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尽快从传统产品制造商向新兴产品及综合成套服务提供商转变;三是加大企业对信息化技术的战略利用,创新商业模式,发展新型业态。

 

机遇与挑战中提升竞争力

 

当前,我国石化业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相互交织,增长潜力和下行压力同时并存,新的增长动力与行业发展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相互作用,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多。因此,对于民营石化企业来说,既存在发展的新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新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石化企业的信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有一部分民营企业信用状况较差、信用水平较低,由此引发的矛盾和问题较为突出,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对此,李寿生认为:“建立民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是建立市场经济良好秩序的重要基础。要建立一整套既遵循国际惯例又符合我国石化行业特色的信用评级,以及确定企业信用鉴别的理论和方法,形成科学统一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包括企业基础素质分析、外部环境支持分析、发展潜力分析、企业守信记录等核心要素,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档案,并通过适当方式对社会披露,加强信用监督,引导民营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他还表示,加快市场化进程,应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为目标,积极推进油气行业监管体制、危险化学品监管体制、油气价格机制以及行业准入和标准化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减少行政干预,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还要推进企业内部改革,用现代企业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民营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做大做强,除了资产规模、销售收入等经济指标外,更大程度上要看企业是否真正具有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盈利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国际化也是民营企业今后应该重视的领域。

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总裁林科认为:“通过国际化应该达到学习、了解外国市场的目的,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经营能力;同时,企业走国际化道路也需要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成熟的战略。”

就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话题,王静敏告诉记者,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内生动力,体制新、机制活、具有较强的机动性和时效性,对宏观经济环境及市场变化等感觉灵敏。因此,民营石油化工企业要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探寻适合自身发展的国际化道路。同时,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政策,采取联合、抱团方式进行海外投资并购等国际化资本运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培育有世界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企业。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布局的关键之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为行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市场空间。“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以及《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规划的实施,也给石化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不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环境仍然复杂,中国经济新常态也将成为常态,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民营企业同样面临调结构、转方式、促创新的艰巨任务。

对此,李寿生建议,第一,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第二,要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强行业自律。第三,民营企业要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趋势,加快“走出去”开展全球布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开展产业链合作,推动中国技术和装备走出去,开拓国外新市场。第四,要适应大型化、集约化、园区化发展趋势,大力发展化工园区,构建链接循环的产业集群,降低生产成本,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企业竞争力。

尤小平则坦言:“无论外界情况如何,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必须具备生存能力,不断地开创,在夹缝中求成长。此外,民营企业还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改善‘谈化色变’的现状。”

(摘自《中国化工报》)

     
© 华峰集团2009-2010版权所有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