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华峰

百名优秀员工访谈录(第二季)

企业以“情”动人,员工以“忠”为报。工作在华峰,生活在华峰。华峰,就是员工的第二个“家”。

公司领导的亲切和关怀,同事之间的关心和关爱,都使这个“家”充满了无比的温暖。在这里,员工们感受最多的,不是疏远,而是亲情。

华峰,给了我们一个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在这里,我们尽情地挥舞着青春,实现着自己的梦想。在这里,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互助,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不断努力。在这里,没有灰心和失望,只有成功和奋进。在这里,我们因此而成长。

如果说,我们的家给了我们美好的生命和快乐的童年,而华峰则给了我们阳光般的温馨和精彩的人生。

为此,本刊将陆续推出特约记者、通讯员对各公司优秀员工的微访谈,以分享他们对这个“家”浓烈的爱。

 

 

“华峰给了我良好的发展空间”

 

年仅28岁的黄章勋曾多次被授予瑞安市“技术能手”及“职业技术带头人”称号,拥有国家级钳工职业资格证书。2013年因业绩突出被评为浙江省“最美青工”,现为全国“最美青工”参赛选手。

问起他为什么年纪轻轻,却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不平凡的成绩时,他笑着说:“华峰是我人生的舞台,它给了我良好的发展空间,而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值得一谈。我的身边有很多优秀的人,他们都是我的榜样,无论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上,他们都很照顾我,我们是同事,更像是家人。” 黄章勋的话音里透着浓浓的归属感。

随后,他讲述了一则小故事,可谓耐人寻味。

那是200710月刮台风的一个晚上,当黄章勋跟另一个值班的同事巡视到动力站时,发现电线杆旁有根又大又粗的铁管被风刮倒了,于是他们上前想把铁管挪到旁边。然而,由于风太大铁管太重,抬起的铁管不慎砸在了他的脚上,把大拇指的脚趾甲整个掀开了。旁边的同事便立即打电话给当时班里的负责人薛迪剑。那时正赶上天文大潮,狂风肆虐,暴雨如注,水位急剧上涨,薛迪剑顶着狂风暴雨骑着摩托车赶到厂区,把他紧急送往就近的医院就诊,并一直陪着他检查、包扎,打完点滴后,又骑着摩托车将其送回家里……

看着被淋成落汤鸡似的同事远去的背影,黄章勋觉得那背影是如此高大、如此温暖,从那时起,他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回报这个充满爱的“家”。(赵艳伦)

 

 

“华峰的关爱就是奋斗的动力”

 

李挺,2008年进入氨纶公司莘塍工厂,是组件A的一名员工。组件夏季温度高达42摄氏度,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已度过六个年头。问他为什么没有换岗的想法,他说这里有他的兄弟,这里就是他的“家”,他爱这个“家”。

“到了夏季,组件是出了名的高热带,人站在那里就会感到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气,犹如一个大蒸笼。而越是高温难耐,工作效率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分钟能做好的事情必须要在三十秒内做完,这是应对高温的诀窍。每天的衣服都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根本没时间换,就如同在‘洗桑拿’。虽然高温加大了工作负担,却从没有落下工作进度。如今,工厂对组件部分工作场所增加了排风扇,工作环境比原来好多了。其实,我们的苦和累,公司领导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每年足额发放的高温补贴和防暑降温药品,以及领导们的关心和慰问,让我们更有信心战胜高温。”

 

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勤奋,不但反应快,做事麻利、灵便,而且能做到粗中有细,虽然是老员工,技术熟练,操作到位,但从不骄傲自满,追求进步是其恪守的信念。因此在2014年优秀评比中,李挺多次获得“五星员工”称号。

“当我的生日来临,公司会给我发送祝福短信,工厂会为我举办生日派对,班组会为我举杯庆祝,作为华峰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我被这股暖流深深地感动。华峰的关爱就是奋斗的动力,而我们好好工作便是对企业最好的回报。”李挺如是说。(林莉)

 

 

“华峰让我得到了快速成长”

 

今年30岁的张一锋是上海金山人,在华峰日轻铝业热轧工段一待就是5年,从起初的公司还没投产运营到现在,他都坚定不移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华峰人。

工作现场,他手拿设备点检表正在一项一项地做着点检记录。为了确保一天的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开机前的设备点检必须做到位,一旦铸锭从加热炉里拉出来,设备就必须正常地运转起来,不得有丝毫马虎。

一年前,张一锋还是一名热轧工段复合线的主操,由于工作需要,领导安排他去学习轧料,开热轧机。当时领导跟他说起这件事时他犹豫了许久,毕竟他在复合线工作了3年多,都做习惯了。但他仔细想想,这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啊,既然公司领导这么信任,就一定要把握住,毕竟多一项技术就多一份力量。

“师傅很热心,就像小孩学走路一样,手把手地教我,有操作不当的会第一时间指正,不怕麻烦,一遍又一遍,比家人还耐心。不顺利的时候,段长就会及时开导和鼓励我。而正是公司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的帮助,让我得到了快速成长。而华峰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做一名合格的华峰人,是一个普通员工对企业最好的回报。”(姜丽锋)

 

“华峰是员工人生的大舞台”

 

来到夏晓君的工作场所,看到他认真地在编制文件,每敲打几行字便会停下来深思一阵,然后继续,偶尔会返回修改。“我们编制每一份文件都是车间生产的标准,所以我们一定要逐行逐字敲打,让写下来的每一个字有它存在的价值,而且一定要言简意赅,让人一看就懂。”他推了推眼镜说。

夏晓君,来自浙江温州,华峰日轻铝业品保部冷轧工段工艺工程师,全权负责冷轧工段的所有工艺项目。从4年前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子,蜕变成技术娴熟的工艺工程师,正是有了太多人给予的帮助,让他在华峰这个大家庭中得到了锻炼与成长。

2011年,即将大学毕业的他回到了温州,以谋求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温州人才市场邂逅“华峰”,并有幸成为华峰的一员。“后来我到了华峰日轻铝业才知道,当时是华峰总部代为招聘的。虽然没能留在温州工作,但在这里我感到很温暖。年轻人就是需要磨练,需要成长,需要一颗奋斗的心。”他微笑着说。

虽然是材料加工专业出身,但刚来铝业的那段时间还是让他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学校里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中很难联系到一起。在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夏晓君很快便将工作变成了自己的一种爱好,而这,正是他快速成长的秘诀。

说起住宿条件,他比划了一个大拇指:“上下班来回走路20分钟以内,绝对方便,环境也非常好!”工作之余,去健身房锻炼成了他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大学时期就一直坚持锻炼,到现在算算也快有8年了,虽然没有那么夸张的腱子肉,但看起来还是非常有精神。

“华峰是员工人生的大舞台,要想在这个舞台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们的思想和身体都必须在路上!”这就是他持之以恒的动力源泉。(包琴琴)

 

 

“华峰给了我兄弟般的情谊”

 

24岁的李云彬,瑞安人,华峰TPU公司生产部乙班的工艺员。2013年,他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奔赴其他城市工作,而是选择一毕业留在华峰。这里离家近,工作方便,待遇和福利也不错。

“在实习的那段时间是比较失落的,本来有好几个同学在这边实习,却最后只留下一两个,那段时间真的有想辞职的冲动。好在在班长和同事们的关心下,自己便慢慢打消了这个念头,加上父母的劝说,最终使我下定决心留了下来。” 李云彬如是说。

2014年因其工作细心、做事认真,公司将其作为后备人才进行培养,并让其在学习型班组建设中负责相关工作。慢慢地,李云彬与班组的人员熟络起来,并一改当初的腼腆,开始和同事们侃侃而谈,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每每有新员工加入,他便会主动上前去协助他们的工作,既是为了了解新员工的性格,有针对性地做好“传帮带”工作,又是为了让他们尽快融入班组,更好地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华峰给了我兄弟般的情谊,我们有责任也有信心,使企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李云彬满脸自豪地说。(林林勇)

 

 

“华峰让我的梦想扬帆起航”

 

余东,醇酮A联合装置运行工程师,重庆南川人,毕业于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是重庆华峰化工在该校定向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中的一员。从实习到现在,他在公司整整工作了4年,见证了一个大化工企业的迅速崛起。

他说在中学的时候,老师问大家长大以后的梦想是什么?他说:“我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工程师,带领团队搞科研钻技术,做一名学识渊博的学者。”为了这个梦想,他在毕业后参加的岗前培训中因表现突出,被评为班长;入职两年后,又从班长晋升为运行工程师,当时的他年仅24岁,可谓风华正茂。

看着憨厚朴实、略带羞涩的余东,笔者禁不住问道:“如今的大学生都向往高楼林立的大都市,向往多姿多彩、灯红酒绿的生活。你这么年轻,缘何愿意来到山沟里面工作?是什么信念让您一直在这里坚守?”他眨了眨眼睛,坚定地说:“来华峰上班之前,跟着父母去建筑工地干了一个多月。在工地上,为赶进度每天天不亮开始上班,晚上十一二点才休息,吃饭要走到很远的路边小餐馆;住的工棚,又热又闷,经常十多天没水洗澡。纯粹的体力活,累得人身心俱疲。刚来华峰,条件虽然艰苦,但看着所有的领导都不分白天黑夜,不论风吹日晒,天天扎根在工地,自己一个新人也就不觉得苦,不觉得累。现在公司已经建设好,工作和生活环境相比其他公司要好上好几倍,心里很知足,也很庆幸当初的选择。”是的,进入华峰是他的荣幸,华峰选择了这样的员工,也是企业的骄傲。

接下来,余东的目标是做一名技术精湛的优秀工程师,博览群书、潜心专研、带好团队,他不无自豪地说:“公司的创建有我的一份汗水和辛劳,在这里,华峰让我的梦想扬帆起航,我一定不辜负领导、同事和家人的期望,与企业共同成长、共同发展。”(雷小丽)

     
© 华峰集团2009-2010版权所有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