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峰氨纶:在转型升级中铿锵前行

    1999年1月,亚洲金融危机风暴未息,华峰氨纶进入氨纶行业;同年12月,一座投资1.65亿元生产氨纶长丝的工业园区迅速崛起;2006年8月,华峰氨纶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为温州首家A股上市民营企业;2013年8月,华峰氨纶又计划投资20亿元在重庆涪陵投建6万吨氨纶……

  从一家开始年产1千吨的氨纶纤维生产企业,发展成为现在年产能5.7万吨的氨纶生产企业(明年将实现8.7万吨产能),生产规模跃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三,华峰氨纶用短短的15年时间实现了这一飞跃式发展。在这十五年峥嵘岁月中,有过产销两旺的喜悦,也有残酷同质化竞争的忧虑;有过一波三折的艰难上市等待,也有豪气冲天的深交所上市宣言;有过通宵达旦技改攻关的辛勤汗水,也有步步为营开拓全球市场的意气奋发。华峰氨纶一步一个脚印地用自己的发展奏响了一曲美丽化工的转型乐章。

  以降低成本为依托,提升竞争优势

  成本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在众多企业主还把主要精力及资源都投入到营销来提高营业额时,华峰氨纶的领导早就把低成本竞争列为公司的经营战略。在公司发展转型中,华峰氨纶一方面通过扩大生产规模优势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降低原材料成本,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技改创新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能耗,从而增创低成本竞争优势。

  在生产规模方面,经过15年不断创新和扩建,华峰氨纶拥有了世界上单体生产规模最大的氨纶工厂,待2016年重庆6万吨差别化氨纶项目全部投产后,公司整体规模有望跃居全球第二,而新项目采用的是公司最新研发的成果和工程建设经验,配置了更高效率和更加节能的生产线及公用工程系统,届时公司整体的生产成本将大幅度下降,将远优于市场上氨纶的平均生产成本。

  在技改创新方面,公司采用的是节能技改,高速纺、多头纺工艺推广和精益生产等多管齐下。以节能技改为例,2011年公司将新型用热设备作为实现节能降耗的重点推动项目。该项目技改完成后,通过2012年全年的稳定运行,E车间新投入的高效用热设备每年可为公司节省标煤2000吨以上,达到环保和创效双赢的效果。为此,公司做出战略性决定,2013年,公司投资上千万元完成了东山厂区30台用热设备改造,经计算,年节能效益达1042万元。在新工程的建设中,公司投入600多万元引入5台新型制冷设备,取代行业通用的传统设备,改变了传统设备冷却效率低,辅助设备耗电高的缺陷,仅此一项每年节电就达200万度。在华峰氨纶类似的技改创新项目还有很多,这些项目的实施有效地降低了吨丝产品的能耗和费用,为公司降低生产成本发挥了长效作用,也为建设美丽化工奠定了基础。

  以两化融合为手段,凸显管理优势

  以前在华峰氨纶,评审一个文件,需要一个个部门、一个个领导签字审核,不仅浪费大量人力物力,有时遇到个别领导出差,还容易将事情延误。现在只要登入公司OA系统,各项工作进度就井然有序,历历在目。不管领导在哪里,只要能上网就都可以直接在OA上批复,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这得益于公司实施的信息化管理。受全球一体化、资本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互联网的冲击,现在企业的业务模式、市场拓展和管理营运等都面临着挑战,信息化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早在2007年,华峰氨纶就引进专业信息技术公司协助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次年,公司就在与核心业务直接相关的财务、营销、生产、仓储和采购等模块实施ERP,拉开了“信息化管理”的序幕。

  ERP是一种主要面向制造行业进行物质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集成一体化管理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实施后,不仅能大大缩短整体供应链的时间,加强成本和利润计算的速度与准确性,加快对客户和市场的响应速度,还能准确地计算出物料需求,缩短物料计划及采购时间,有效减少仓库库存。尽管这个系统很强大,但华峰氨纶在推行初期也是遇到了种种阻力。由于当时员工习惯了传统的工作模式,刚接触这个系统时,员工们及各部门间就有各种揣测和担忧,如质疑办公效率能否提升,效率提升了是否意味着裁员等等。好在公司从大局出发,坚持推进,通过后期不断宣传和系统培训后,员工们才慢慢接受和认可。其实,这也是信息化管理推进过程中,大部分企业普遍遇到的问题,能否成功,就取决于公司对信息化管理的认知。

  随着信息化管理的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信息利用的问题,无论高层、决策层还是公司各级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都希望能从庞杂的历史数据中获得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如何灵活的、动态的对数据进行分析,来解决企业运营中遇到的问题,并成了信息化管理的又一大挑战。通过公司IT部门不懈努力,2010年,公司建立了BO\BW系统,有效地整合了OA、ERP和CRM等业务系统,且也整合了Excel等非结构化文档,为企业全局性的分析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现如今,公司还运用了SAP管理系统、员工考勤一卡通管理和亿赛通保密软件等信息化管理,因为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出色表现,2013年,公司还被评为温州市首批“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示范企业。

  事实上,在推行管理信息化之前,华峰氨纶的生产信息化就已经先行。1999年,华峰氨纶自建立起就引进了来自日本的全套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当时光技术转让费就花了1000多万元。现在,走进氨纶生产车间,一道道制造氨纶的工艺流程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却鲜见工作人员,因为大部分的生产设备都是自动化或实现了远程监控。如纺丝车间,一排排机器不停地运转着,每台机器上下两根轴上分别装着一卷纸管,只要上面那卷丝卷满了,机器就会自动把下面的切换上去,并亮起红灯提醒落筒,这时,工作人员就会过来操作。这一整套生产信息化控制系统的成功运作还吸引了其他公司前来取经。

  以人文关怀为理念,发挥人才优势

  员工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华峰氨纶一直以人为本,推崇人文关怀,在追求企业发展的同时,追求企业与员工利益的共同提升,维护员工的权益,尊重员工的利益和创造。十五年前,创业初期的华峰氨纶仅有上百名员工,经过这几年发展,现已拥有员工1300多人。员工地域构成来自天南海北,大家为了共同的事业聚到一起,为华峰氨纶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激情和热血。在数字变化的背后是华峰氨纶对人才的重视和给予人才发展的广阔空间。

  华峰氨纶重视员工职业生涯成长,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两条路径培养员工,从外部知名院校或咨询机构引进名师讲课,举办各种培训班,组织学员外出考察,拓宽员工的视界,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在公司内部人才积蓄达到一定程度后,公司开始着手内部讲师队伍建设,管理、技术骨干或其他具有一技之长的员工走向讲台,向普通员工授业解惑,形成了华峰氨纶一道别致的风景。公司还建立“在岗学习、集中培训、知识管理”三大培训机制,设立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两条职业发展通道,开展主任工程师、高级主管和技师评聘,增设高级类职位,基层管理者一律实施竞聘上岗制,且规定管理干部80%以上从内部选拔,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2013年,通过主任工程师和技师评聘,公司共评聘主任工程师15名,一级或二级技师82名。

  华峰氨纶关爱员工,致力于促进员工个人、家庭和事业的平衡发展。在薪酬激励方面,公司实施行业与地方“双领先”的薪酬策略,在岗位价值和工作能力评估的基础上,建立了涵盖五序列二十级八档的宽带薪酬体系,实现以岗定级,以能定档,以绩定奖。近几年来,公司员工薪酬逐步提升,2013年人均税后薪酬达到了8.3万元。在员工关怀方面,公司坚持常规化关怀举措与特色活动相结合,每逢员工结婚、生日、生病和生育等,公司都给予祝福或慰问。2013年,公司全年发放生日礼品1300多份,工会福利礼品1258份,走访员工婚育和住院等对象176例,全年合计支出费用约63万元。因为这些人文关怀,华峰氨纶的员工总是积极向上,团队建设成果也是硕果累累,每年都会涌现出国家级荣誉,如2012年,蓝蜘蛛QC小组荣获“全国纺织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2013年,纺丝C白班荣获 “郝建秀小组式全国纺织先进班组”;2014年,质量技术部东山物检室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而技术攻关小组和优秀营销团队则年年在华峰集团员工大会上精彩亮相。

  以上仅仅只是华峰氨纶实现转型升级大乐章中几个凸出的美妙音符,其实,在这一乐章中还回荡着诸多优美的旋律。如华峰氨纶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自觉推行社会责任关怀理念,与合作伙伴达成战略同盟,致力于环境和谐发展等等。转型在继续,乐章将持续,华峰氨纶将坚持“做强主业,适度多元,产融结合”的发展战略,为打造国际领先的高技术氨纶纤维及新材料制造基地而不断努力。

     
© 华峰集团2009-2010版权所有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