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学佛:信则灵

上海奇正咨询管理公司董事长  孔繁任

孔繁任,中国营销咨询界的领军人物,现任《销售与市场》杂志总策划和上海奇正沐古咨询机构董事长。他曾先后担任"中国杰出营销人金鼎奖"总策划和执行委员会主席、菲利普·科特勒营销贡献奖"的中国授权人; 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MBAEMBA导师; 浙江省政府及兰州市政府的高级顾问。曾与基辛格博士同台获颁中美交流大使。

 

基业常青,是企业界、管理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一次商业领袖对话会议上,我发表了自己的不同看法。我以为,一个人只有一个人的能量,一代人只有一代人的使命,富二代富三代再能干,最多也不过百年。要想持久活下去,就得高度社会化,该重组重组,该兼并兼并,该上市上市,凤凰涅盘。资本易主,企业易帜是很正常的事。倒是品牌可以延续下去,品牌常青比企业常青更有可能,也更有价值。

 百年企业千年佛。要讲做得大,活得好,存续久,企业还真得好好学习一下宗教的品牌化经营。

 佛教从古印度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觉悟成佛到今天,2500年过去了。基督教原是犹太教的一个子品牌,后来成长为一个独立品牌,甚至与犹太教成为竞争品牌。基督教形成于公元1世纪,而犹太教形成的时间则于佛教大致相近(公元前538年)。

 伊斯兰教年轻一些,由出生于麦加古莱希部落的穆罕默德创建(570--632),距今也有1400年的历史。

 中国的儒教有2500多年历史,孔子曾问道于老子,据说老子活了150岁,道教比儒教早100年,存续了2600年。

 就信徒而言,佛教目前大约有7亿多信徒(临时抱佛脚的不计算在内),主要市场在东南亚。全球天主教徒近11亿,基督教徒有3亿多。全世界穆斯林大约有12亿(各种统计口径不一,以上为大致数)。 信儒教和道教的,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统计,无法统计的文学说法叫不计其数。

 争取消费者人数最大化,价值最大化,忠诚最大化,不就是市场营销的最高目标吗?

 品牌学佛,长智慧,增福报。

 营销最核心的东西只有两个:一,市场细分;二,驱动消费。

 市场细分:市场细分是追求消费者最大化而不是最小化。人生自古谁无死,但人生从来不想死。宗教最根本的命题就是永恒,是对生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死后如何进天堂(极乐世界)的说法。所以能赢得最广泛的信徒(消费者)。

 在宗教的人群招募上我们可以看到从细分到到扩张的路径。一个朋友直肠癌动了手术,被告知岁月无多。巧合下接触到基督教,在迷茫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身体日益好了起来。他就成为了虔诚的传教士,把和自己一样面临大悲大痛的人都聚拢了再一起,他们认为是主赐予了他们生命的力量。之后,一些无灾无难追求长寿,甚至希望死后上天堂的人越来越多的加入。再后来,孤单的老人、对生活失去了兴致的中年人等越来越多的加入。

 其实,这就如动物园里有只猴子,第一圈围上来的是喜欢猴子的,第二圈是跟着看猴子表演的,第三圈第四圈更多是凑热闹的,甚至不知道在看什么。我们称之为"动物园理论"

 对于企业营销来说,要建设能够提升品牌高度、树立行业威信、建立品质信任、带动其他企业跟随的核心市场、核心客户。然后将这样的成功和概念不断的扩张,进而获取最大的市场占有。所以,市场细分是为了更大的占有。

 市场驱动与驱动市场:市场驱动是迎合消费者需求,驱动市场是创造消费者和引领消费者需求。学习机能卖好的都是学英语的,因为中国学生最普遍的困难就是英语学习,这是市场驱动的产物。王老吉本是凉茶,凉茶本来偏安一隅,只有华南部分地区的人喝,现在成了时尚饮料,这是驱动市场的结果。生老病死,爱离别,憎相会,求不得,五蕴炽,人生皆苦,这是迎合市场;苦海无边,但笃信佛教,弃恶扬善,就可以"回头是岸",这是驱动市场。佛教的核心产品是"",一个缘善而成的体系达成了市场驱动与驱动市场的完美结合。

 咒与符,宗教的品牌体系建立是从这里开始的,佛教的万字符和"阿弥陀佛";基督教的十字架、藏传佛教的"哦嘛咪呗咩哄"等,无论你懂不懂,到记得住,都在说在背诵。

价值主张,是用来招募消费者的。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的鼎盛与其主张是有着直接的关系。儒教劝人做君子,既当不成皇帝,又不能免死,所以真正的信徒不多。

戒律,佛教徒通过一定仪式,接受佛教戒律称为受戒。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之别。在家修行的居士有五戒、八戒、菩萨戒。

出家修行的主要的有沙弥十戒, 比丘250戒以及沙弥尼戒、比丘尼戒。级别不等,戒别不同。

做人需要教养,教养是可为不可为的教导与修养,主要是什么不可为之的自觉。经营需要战略,战略的核心是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规范。没有戒律,做什么都会乱套。

 宗教没了戒律,就不可能有信徒;企业没了戒律,就不可能有品牌。

 同仁堂店里有副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减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类似的故事,百年老店机会都有,可见戒律是品牌常青不可或缺的东西。但这点恰恰是被现在企业所忽视的。

 百年老店的品牌戒律基本是针对诚信和质量保证的。现代商业环境下的品牌戒律更复杂,内容包括视觉规范、品牌经营规范、品牌创意规范、品牌推广规范以及更高层面的企业战略规范。

 史玉柱说过一句很牛但很实在的话:"很多行业内的人都是一开始反对我,后来又跟着我学。因为我并没有蔑视规则,我是自己琢磨规则、创造规则。"

 很多人认为史玉柱是一个草莽英雄,其实不然,史玉柱大胆妄为的表面下,有着坚定的有所为,有所不为,许多人步他的后尘步到了陷阱里,那是因为学他的"",而没看到他的不为。

 史玉柱的品牌"戒律"是全世界做得最好,而且执行得最彻底的。他主张:"做一个产品必须要做第一品牌,不做第一就不能真正获得成功""在营销手段的使用上必须有一个重点,如果没有重点平均用力必然会失败""一个产品一个品牌,品牌不能乱延伸"

 信则灵:普陀山的广告口号有点意思,"想到了就来",想到什么?普陀山的大海沙滩?舟山群岛的美味海鲜?不是,普陀山是观音道场,佛教圣地。心中有佛,岂能不来?我很想给它改一下,"信,则来"。我知道,改不了,有所顾忌的。

 信则灵,不信则不成其为信徒。信则灵,这也是品牌的根本。

  美国营销学者·马丁·林斯特龙说:"我们对于强势品牌的情感投入与对于宗教产生的感觉是完全一致的。最成功的产品,就是那些与宗教有最多共同点的产品。"

 大佛开光时的彩霞满天,佛光舍利的难解之谜,大德高僧的玄妙预言,以及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民间神秘传说。都是"信则灵"的强烈暗示,是""对信徒发出的"购买指令"

 什么是品牌的"信则灵"呢?是始终如一的品质坚持,是产品功效的确切体验,是日积月累的文化沉淀,是品牌主张的一贯坚持,是权威机构的严格认定,是消费领袖的忠诚,是形象代言人的社会声望,是企业的诚信和社会责任感。

 马丁·林斯特龙说:"几乎每一个主流宗教都有十个基本特点:归宿感、清晰愿景、对敌人施加压力、感官诉求、讲述典故、庄严高贵、福音传道、标志性符号、神秘感以及仪式"

 

     
© 华峰集团2009-2010版权所有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