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行走在华峰文化的阳光之路上

陈胜武

    企业经营者都知道,小企业管理靠老板,中型企业发展靠制度,大型企业的百年基业传承靠文化。什么叫文化呢?我们或许无法用言语来表述,看完《文化的力量》之后我异常明朗:对生产问题刨根究底叫文化,对员工同事们嘘寒问暖叫文化,工作中自发的节能降耗叫文化,工作之余的读书充电叫文化,对事业的废寝忘食叫文化,对社会的责任关怀叫文化。。。

        在华峰二十多年的变迁成长中,许许多多约定俗成的优秀品质,无私善举被一代又一代华峰人以践行践心的方式传承下来,并且更多的华峰人自发的汇聚到华峰文化的洪流中,不为赞许,不为荣誉,只因一份模范氛围下的习惯,习惯下慢慢凝聚成的文化力量。

        华峰人有着明显的"两面性",小到对身边一张单面纸重复利用的"吝啬",大到反哺社会一掷千金的慷慨从容,近几年来,华峰集团在抗震救灾、助学助教、植树造林及慈善等公益事业方面已累计捐赠达1亿元,但这仅仅是金钱上可以衡量的数据,由此对社会,对受助团体产生的后续影响,才是最深刻最久远的财富,同样的,华峰在对员工培训,大学生在岗再教育上投入的无形成本,正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华峰人的一生。由于弘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扶危济困、乐善好施、义利兼顾、德行并重、发展企业、回馈社会"的精神,华峰集团在2009年被授予"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我为工作在如此阳光温暖的企业而骄傲!

        华峰模范事例一直温暖着我们:因为责任,我们多一份牵挂;因为敬岗,我们多一份担当,因为有大爱之心,我们多一份奉献与关怀!在企业大善大爱的烘衬下,华峰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亦谱写着一曲曲催人奋进,令人感怀的乐曲。

        20133月和4月,我们鞋底原液车间迎来历年来生产的又一个产销两旺的高峰。车间为确保生产进度,及时供应高品质的产品,提出了"勇于担当,克难攻坚;决战一线,超越极限"的口号,我们华峰原液人不遗余力地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旺季的生产当中,通过大班制运转、转三班三倒、白班人员加班加点等措施来应对旺季生产。生产任务最终顺利高效的完成源于我们领导的未雨绸缪,同事间的奋力协作,《文化的力量》所展示的华峰人优秀的品质在生产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生产之余,我们车间也大力开展学习型班组的创建工作,通过彼此学习,相互沟通,有效反馈,争取将团队的创造力、战斗力发挥到极致,将个人感悟转化为集体知识,将个人智慧演进为企业智慧,真正帮助推动企业的发展,但我们从未觉得自己特别的乐于学习,善于分享,因为,所以的华峰人都如此。

        原液车间每年都会开展多项QC课题,如《减少取样料 实现节能增效目标》、《降低部分物料品种醇过剩率》、《关于A料计量系统的改造》等等,大家在工作中都带着一份主人翁的意识,把企业内部点滴的节约降耗都精心专研,反复实践,没有人特意要求我们处处多留一份心思,但我们都这样做了,无他,仅源于榜样的力量,华峰文化的熏染。

        我们自豪于华峰培养锻炼了一支"拉得出、打的响"的模范骨干队伍,一个个平凡却真实的事例就像华峰文化瀚海里的小水珠,晶莹而润泽,点滴间,浸润渗入我们的信念与行为,无形间,让我们都有了正义之感,让我们对"家文化"的价值理念了然于心。

        的确,一个企业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她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一个员工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她认同并遵循企业所倡导的文化。员工的优秀促成企业的高尚,企业的风范激励着员工释放更多阳光的力量,如此相辅相成,员工越是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时时刻刻牵挂企业,在企业中营造出看似朴素却又感人的氛围,就有更多的人去效仿,去学习,去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模范的力量就以文化的形式沉淀下来,感染着一批又一批的新华峰人,塑造着一个又一个的"活文化",让所有的华峰人都有担当、有行动、有作为,让华峰的软实力日益增强。

    如今的华峰,员工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不再是生存与利益的共同体,而是命运与发展的共同体,让我们大家都行走在洋溢着"华峰文化"的阳光之路上,让个人之家、企业之家和社会之家都开满幸福之花。(本文荣获第四届"超纤杯"主题征文比赛二等奖)  

     
© 华峰集团2009-2010版权所有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