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责任•梦想

——第二届温州大学“华峰品德奖”颁奖典礼剪影

本刊记者  刘贵高

    感动是一种情怀,盛满理解和关怀;感动更是一种动力,影响着前行的脚步。

        425下午,阳光明媚,温州大学第二十一届校园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二届"华峰品德奖"颁奖典礼在温州大学演艺中心隆重举行。作为文化节开幕式内容之一,第二届"华峰品德奖"10位获奖者亦于当天揭晓。"华峰品德奖"由华峰集团出资1000万元作为基金而设立,并于2012年评选和表彰了首届10位获奖者。"华峰品德奖"旨在充分发掘身边道德模范的典型人物,积极营造学习品德模范、崇敬和关爱品德模范、争当品德模范的浓厚氛围。那些在平凡中默默奉献、于无声处创造闪光价值的道德模范,是学校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旗手,是当代温大最可爱的人。也正是因为他们,温大"厚培德本"的优良传统和华峰"以德为先"的人才理念变得更加生动、更加鲜活、更加具体。

        颁奖典礼上,面对道德楷模和感人事迹,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动情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动,基于弘扬温大"厚培德本"的优良传统和践行华峰"以德为先"的人才理念这个共同的价值追求,为推动学校和企业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更多品学兼优的学生,造就更多德才兼备的员工。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各界支持发展起来的华峰,有责任与义务培育和践行诚实守信、回报社会的企业道德,在推进自身道德实践的同时,也把参与和支持社会道德建设,作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回望首届获奖者远去的背影,重温那些曾经感动过我们的记忆。在又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再一次走进温大演艺中心,并随着VSR的镜头去感受第二届"华峰品德奖"10位个人(集体)获奖者的动人事迹……

 

马剑华: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颁奖词】:他是良师,勤于教学,精于科研;他是益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用默默奉献诠释"教书"的内涵,他用拳拳爱心书写"育人"的要义。辛勤耕耘,执着追求,他收获了累累硕果。

 

    为了保证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他利用各种方式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专业课教学方面,他利用自己科研方面的专长,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拿到课堂上来,引导学生正确开展科研活动,使学生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对理论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

       "走上讲台是严师,走下讲台是朋友"。他通过走访、网上交流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心声,并为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增强了师生情谊。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同时,他会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的特点,通过各种渠道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

 除了本职工作以外,他还非常热心公益事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2012年底,应温州市鹿城消防局的要求,他亲自设计并演示了燃烧爆炸实验,剖析了瓯海、龙湾等地企业粉尘爆炸事故的原因。

 

何阿红:梅花香自苦寒来

 

   【颁奖词】:生活于她是一段不尽人意的坎坷旅程,但她依然满怀感恩之心,怀揣成才梦想。获得一等奖学金、被评为三好学生、多次在省级竞赛中获奖……种种荣誉,是对她一直以来坚持不懈和奋发自强的褒奖。她就像风中的一颗种子,无法选择出身,却在扎根的地方坚强地开出最绚烂的花朵。

 

    她是一个来自福建安溪小山村的普通女孩,命运却一再地为她选择了残酷:从小被人领养,至今还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当时养父母年事已高,只好又把她寄养在她名义上的大哥大嫂家,不久大哥大嫂也有了两女一儿,生活的压力几乎压得这个家庭喘不过气来。虽然大哥大嫂把她当成自己亲生女儿,但幸运之神还是没有降临到这个女孩身上。

        2009年,高考之际,养母查出癌症晚期,治疗无效,离开了人世。当年,又遇上了高考的失利。最后,她决定复读一年,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里减轻一些负担。次年高考,她还是没能考上自己梦想中的大学。在大哥大嫂的东借西凑下,她终于如愿来到了温州大学瓯江学院理工分院就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由于机会的来之不易,她时时努力,处处争先。为了添补学费和生活费,她利用课余时间做过很多兼职:酒店服务员、帮人发传单,做调研,跑市场……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她还找了几份数学家教,在她看来,虽然辛苦,却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又为以后当数学老师打下了基础。大二那年她成为班上第一批入党的同学。

她是一个外表沉静、内心却无比乐观的女孩,小小的身体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每当人们问她:你抱怨生活的不公平吗?她总是微笑着说:其实我已经很幸运了,大哥大嫂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老师和同学们给了我极大的帮助。我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对得起养育我的大哥大嫂,还有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

 

林礼区:谱写80后的青春之歌

 

   【颁奖词】:一名年轻的实验员,一位忙碌的学科竞赛带队老师,一个勤勤恳恳的班主任,十二年来,林礼区兢兢业业,像一颗螺丝钉坚守岗位。琐碎的工作,波澜不惊的生活,这位自称"再普通不过"的一线老师甘心像细沙填在石块之间,普通却不平凡。

 

    他长期从事实验室管理与教学工作。他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以"参与学科竞赛、开展课题研究、建设科技社团"为主要内容,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投身科学研究,大力推进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理念。从通过"机器人模拟实验"选拔人才到利用申请"开放实验项目"锻炼人才,组成"精英队伍"到今天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涌现出了一批学生科研能手,并在各级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中频频获奖。学院先后组队参加了国家级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节能减排社会实践竞赛和省级的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HONDA汽车节能竞技大赛等各项学科竞赛,师生们在实战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战绩,近几年连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和二等奖奖项10余项,省级奖项23项,累计获奖105人次。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他组织和带领的学生研究团队和指导教师团队,更离不开他细致周全的策划与组织。

作为一名80后的年轻教师,他还兼任学院工会青委的工作。工会活动的组织策划、工会环境的装饰设计、健身器材的采购与布置等,事无巨细,他都会全部承担下来,不仅丰富了全院老师的业余生活,更增添了无尽的乐趣和幸福感。"只要是在实验室里发生的事,都是我的事。"学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他用爱心融入教育,以责任成就梦想。十一年间,他立足岗位,勤于学习,不图名利,不计得失,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80后教师的风采。

 

潘登:在顽强中收获喜悦

     【颁奖词】:稚嫩的肩膀,过早挑起了家庭的重担。面对不幸,他乐观坚强;贫困面前,他坚忍自立。学习、工作、打工,他安排得井井有条;学校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他积极参与其中。他是一颗璀璨的"自强之星",以顽强的毅力,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喜悦。

 

    他来自永嘉县的一个偏僻乡村。从小他就跟着做生意的父母走南闯北。2001年,他的父母被骗走了十来万现金,而其中的大部分钱是在亲朋好友处借来的。因此,随后的家庭生活在还债的日子中苦苦支撑。2008年的夏天,一场车祸使其父亲永远离开了人世。从此他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当她看到母亲失望的表情时,他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不孝。猛然醒悟,在他的最后冲刺下,终于考上了温州大学。

       为了赚取自己的生活费用,他曾到市区送过外卖,到公园发过传单,到公司当过接线员,也在茶山镇上摆过地摊。后来,他得到了一份实验室助理的工作。同时,他还获得了一份家教工作。就这样,在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他实现了生活的自给自足。2012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正是因为曾经感受过别人给予的温暖,他更加能够体会帮助他人的重要。在生活上,他总是积极主动地关心身边的同学,每当同学需要帮助时,他都会竭尽全力给予帮助。为了回报社会,他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2011年夏天,他参加了情暖温州暑期社会实践队,用自己的行动,为温州的弱势群体送去了温暖。20127月,他跟随生态之旅暑期社会实践队到岩头,积极投身当地生态文明建设中去。另外,他还去公园当过植物讲解员,去大罗山义务清理过垃圾……他希望能用自己的微博之力为社会多做一点事情。

 

陈丽勇:贫穷成就自强不息

 

   【颁奖词】:在贫困中,他乐观开朗,自强不息,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他无怨无悔,奋发向上,以不懈的努力取得一个个好成绩。虽然艰辛填满了求学的日子,但他依然笑容灿烂,阳光自信。

 

    他是一名来自丽水农村低保户家庭的学生。其父三年前被查出患有静脉曲张和严重的冠心病,其母从小眼睛残疾。虽然他出身贫困,但他选择了乐观、坚强、自信。大学两年多来,他不曾放过任何勤工助学和兼职的机会,先后做过酒店端菜员、肯德基服务员、游泳救生员、游泳教练等,基本上是自己解决自己的生活费用。寒暑假期间,他都会到市区的肯德基店做兼职服务员,连年三十和大年初一也都在店里度过。

       生活的磨练,让他学会了回报与奉献。他爱好体育运动,积极投身体育竞赛,并多次代表温州大学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各种赛事中取得了好成绩。"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其最困难的时候,是国家和社会帮助了他,因此他一直心存感恩。

        "7·23"动车事故的那晚,他正准备坐晚上的火车回丽水老家。当得知动车出事的消息后,便第一时间赶到温州血站,献出了自己的热血,并在血站做志愿者一直到天亮。

 是贫穷,成就了他的自强不息;是艰辛,使他懂得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内涵。

 

倪巩珊:用柔弱的双肩扛起未来

 

   【颁奖词】:出身贫寒,却有着雄鹰搏击长空般的无畏。笑对艰辛,她经历着别样的人生;昂扬向上,她获得了一份份荣誉。未来的日子里,她灵巧的双手,将描绘出更加绚丽的明天。

 

    她出生寒门,靠校外打工、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奖学金等方式解决自己的全部学费和部分生活费。她自小就经历着别家孩子所没有的困难。小时候,她经常和弟弟一道拿着吸铁石,拎着塑料袋,走在上学的路上。因为吸铁石可以拾回路上的铁瓶盖和铁钉,塑料袋则可以装废弃的瓶子和纸屑,而这些都可以拿去卖钱。三年级时,她就学会了做饭。上高中时,她就开始了勤工俭学。高考失利,二本线还差几分,在父母的鼓励下,她选择了高复。由于身体状况不佳,高考成绩不佳,于是,只得选择上了专科。为了学费,父母东奔西跑,操劳过度;爷爷奶奶耄耋之年,靠药物维持。后来,靠暑假打工和助学贷款,终于步入了大学之门。

       为了解决自己的学费及生活费问题,在校期间,她利用课余时间做各类兼职,带过托管,做过家教,卖过食用油,销售过汽车,推销过报纸等等。在温大的每年暑假她都要去北京维世达诊所打工,早出晚归,主动加班,两元钱的地铁不舍得坐,在不迟到的情况下每天坐四毛钱的公交车去上班。她经常告诫自己,生活中的困难只是暂时的,生命只有在不断的磨练之下才会更加坚韧。

回望过去,大学生活即将结束。而她要用自己的双手,坚强地挥舞着画笔,描绘属于自己的明天。

 

金纬:社会道义的坚守者

 

   【颁奖词】:他知福、惜福,更懂得造福,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热心创办慈善项目。他的乐善好施,深深影响着周围的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他以慈善家的爱心、商界精英的智慧和艺术工作者的品味,向人们传递着真、善、美。

 

    他毕业于温州师范学院美术系,是美术与设计学院88届优秀校友,民主同盟盟员。曾任温州十中美术老师,现任温州新视觉企划有限公司总经理、温州新概念家居馆执行董事、太平慈善功德会副总干事,并于2012年创办一棵树艺术中心。

       20085月,汶川大地震令举国震惊,同时也激发了每一个人的爱心,当时他以温州平面设计协会会长的身份带头组织设计师捐款捐物,并携手温州音乐人与温州电视台合作,在体育馆共同举办赈灾义演。     2009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参与了温州太平慈善功德会的组建,并任副总干事,主要负责慈善项目的立项和执行,以及人文宣传的工作。四年来,他带领会员展开玉树太平公益学校援建、文成畲乡饮水工程、云南大姚太平水窖援建等系列公益活动。他同时还经营着几家公司,平时事务繁忙,但只要是有公益活动,他总能放下手头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慈善事业中去。

他在热心慈善事业的同时,还致力于温州城市文化的建设。2010年,他发起成立了温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任副会长,并于同年获得"改革开放30年温州十大文化创意人物"称号。2012年,他在黎明工业区创办了一棵树艺术中心。中心内设有美术馆、实体书店、家具展厅、影院、餐厅、设计工作室等机构,已基本实现"设计、研发、展示、交易"整合运营,成为温州文化创意产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知心姐姐”志愿服务队:为学生成长铺路搭桥

 

   【颁奖词】:她是一个6千多人的团队,她是6万多名小学生的知心姐姐。风雨兼程,薪火相传,她走过了18个春秋。她用耐心、悉心和细心,让笑容在孩子们脸上绽放;她用微笑、汗水和真情,把温暖洒遍瓯越大地。

 

    教师教育学院"知心姐姐"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1995年,知心姐姐开初以信件来往的方式,向小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和自我意识。近几年来,"知心姐姐"志愿者服务队积极探索青年志愿者服务新机制,通过专业化、项目化、基地化的知心姐姐志愿活动,以"知心热线""知心信箱""知心QQ""知心面对面"等活动帮助当地小学生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碰到的困惑;实施科技、文学、艺术等针对性的辅导,培养小学生的兴趣特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18年来, 参加"知心姐姐"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超过6000人次,帮扶过小学生达到6万余人。

"知心姐姐"志愿者服务队为了更好地发展提升品牌内涵和影响力,根据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分别建立了"知心姐姐"民工子女服务分队、"知心姐姐"留守儿童服务分队、"知心姐姐"海岛志愿服务分队、"知心姐姐"特殊儿童服务分队。每个小分队都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开展多样化活动。"知心姐姐"民工子女服务分队,通过与温州团市委合作,参与"关爱新温州人子女大巴士百千万行动",在丁字桥小学建立服务基地,帮助外来务工子女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知心姐姐"留守儿童分队服务对象是温州市瓯海区丽岙镇丽岙二小学生、河头村孩子及丽岙其他华侨子女。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教育、心理、品行、安全等方面进行关怀教育。"知心姐姐"海岛志愿分队服务对象是洞头县小学生。 为了推动洞头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发挥温州大学服务基础教育的功能,温州大学与洞头县人民政府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开展教育合作交流,并制定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行动计划。"知心姐姐"特殊儿童服务分队即微笑联盟社会暑期实践队,旨在帮助唇腭裂患儿树立起健康的自我意识,让更多的人关注唇腭裂儿童群体,让社会接纳并关爱他们。

 

温州大学护卫大队:校园平安的守护神

    【颁奖词】:守护和安全是他的代名词,坚守和无畏是他的座右铭。一年四季,春夏秋  冬,他永远是校园里最亮丽的风景线。不畏严寒,不避酷暑,他用青春铸就"校园卫士"的风采,用汗水换来一方祥和与平安。

 

    温州大学护卫大队自19985月组建以来,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宗旨,秉持"善于管理、勤于服务、勇于斗争"的精神,投身于学校安全保卫的第一线,全体队员全年无休,不畏严寒,不避酷暑,任劳任怨,积极承担校园护卫的重任。在校园突发事件处置、半夜施救受困大罗山师生、抢救落水学生、帮助急病学生等事迹中,都留下他们忘我的身影;在拾金不昧的事迹闪现着他们的名字;在无偿献血车上,绽放他们灿烂的笑容……他们在十几年如一日的工作中谱写着爱岗敬业的赞歌。

 

“关爱侨界留守儿童”项目:高举人文关怀的旗帜

 

    【颁奖词】:每到节假日,他们便相约来到浙南的一个个侨乡,为侨界留守儿童带去温暖、快乐和文化的熏陶。他们传递爱心,情系千万名侨界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他们的付出和坚持,在侨胞心中激荡起反哺故里、回报桑梓的诚挚情怀。

 

    社会工作协会是由法政学院专业老师指导学院学生自愿组成的学术性与实务性相结合的学生社团,它秉承"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生命影响生命,扶助弱势群体,锻炼提高协会会员服务社会能力"的工作价值理念与人文关怀精神,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等专业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该社团自2006年以来持续多年、精心开展的"关爱侨界留守儿童"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项目,创造了侨界"温州留守儿童工作模式",在侨界未成年人工作方面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2006年在鹿城区七都镇筹建关爱侨界留守儿童社会工作实践基地,2007年成立浙江省第一家留守儿童活动基地----七都侨界留守儿童"快乐之家"2010年承办第一届侨界留守儿童暑期夏令营等各项重大工作项目。

        法政学院选拔、培训了一支100多人的师生志愿服务队伍,其中学生队伍本科生87名、研究生25人,组建了以学院徐旭东老师领衔、校内外专业指导教师10余人(包括教授、博士、留学海归专业人才)共同参与的指导教师队伍,并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认真研究解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共申报立项5项侨界留守儿童专题研究课题,发表10余篇相关研究论文,其中徐旭东老师的温州侨界留守儿童工作专著正在最后定稿;学院参与该服务工作的本科生、研究生申报立项15项科研课题,先后有30余篇研究报告和正式论文发表。学院师生团队的专业研究为侨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奠定了理论学基础。

   

        在感恩中珍惜,在责任中坚守,在梦想中涅槃。品德之花的绽放,结出了心醉的果实;花开前的泪水,绚烂出迷离的彩虹。

在精神中沐浴,在勇气中放歌,在毅力中前行。品德之花的魅力,传递着力量;花开的精神,涌动着爱的温暖。

 

     
© 华峰集团2009-2010版权所有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