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峰企业文化案例故事

  “务实为本,创新为魂”是华峰的企业精神,华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源泉。为了使华峰的企业文化能够深入人心,《华峰》杂志特开辟专栏陆续刊登企业文化案例故事,通过情景的真实再现,让读者真正感受到华峰企业文化所倡导的理念和精神。这些案例所讲的故事虽然都是发生在企业里的小事,却件件真实,例例感人。为加深读者的理解,我们在每个案例后面都进行了点评,以期引起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共鸣。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林总的爱好有很多,但有一个爱好最被人津津乐道,那就是爱学习。

  作为集团总裁,林总不仅自己爱学习,他还注重员工的学习培训,"逼"着周边的同事一起来学习。

  在集团管理团队培训班及多个员工学习班上,他多次表达这样一个观点,你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但在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面前,昨天的饱学之士,如果不做一个勤学之人,也难免落伍。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勤学入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在当前华峰产业转型升级及多项目建设并举的关键期,作为企业急需的人才,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个习惯,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创新力和战斗力。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林总进入华峰集团也就近四年,繁忙的工作压力,没有让他丢掉已有的学习习惯。

  正如他所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去挤总还会有的。从长期公务员领导岗位的工作角色到大型企业集团领导的角色转变,如果没有学习的支撑根本适应不了。

  于是乎,他闲来就读“圣贤书”。在出差路上,在等飞机的空闲中,他都带着书报品读;在每个周末,甚至是恶劣天气,他都风雨无阻从瑞安赶往温州参加各类企业经营班的学习。碰到没有学习课或论坛的周末,他的司机告诉我说,林总还经常性地赶往温州图书馆旁听“周末讲座”,公司内部的培训班如有他感兴趣的课程,他同样会挤出时间去旁听。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已经成为林总工作的一部分,成为他高品位、高质量生活的一种基本方式,他没有端着总裁的架子,他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专家教授学、向经营班子学、向优秀员工学……他的学习与工作已相互包容,相互渗透。

  学习需要工作去深化、去巩固,工作需要学习去指引、去促进。榜样的“正能量”是磅礴汹涌的,在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班组的创建中,现在的华峰,学习已蔚然成风。(一舟)

  案例点评:一个爱学习的"将军",就会带领出一批爱学习的"士兵"。如果说林总把学习当做一种工作、一种习惯;那么我们把学习理应当做一种时尚、一种责任。在华峰这个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分享、相互激励的学习环境里。当一个人的感悟可以逐渐转化为群体的知识,当一个人的智慧可以演进为企业的智慧。那么这种企业的智慧迸发出的力量,定会推动企业的发展。兴许华峰的竞争力,正源于此。(一舟)

  一心扑在现场

  华峰是个诞生“奇迹”的企业。

  1999年,在东海之滨的瑞安,华峰只用8个月就完成了别人需两到三年才能建成的氨纶项目,被日本专家称之为“氨纶史上的奇迹”。

  2010年,在有山城之称的重庆,华峰又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重庆涪陵有史以来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华峰化工园区一期16万吨/年己二酸项目的投建。

  “务实创新”、“高效率高效益”一直是每一个华峰人的追求,深刻在每一个华峰人的意识中。

  在这个终日多雾难见阳光的山城,这个四面环山的山窝窝里--重庆华峰化工园区建设现场,每天天还蒙蒙亮,就传出一声声东北人特有的大亮嗓。他每天至少要在有1250亩的园区内走两遍逼施工进度,每个施工队长看见他都跟耗子见到猫一样;他每天来得早,因为每天晨会雷打不动;他每天归得晚,因为新上马的项目,每一个生产细节都马虎不得;他带领一批自己亲自培育或招聘来的项目精兵强将,不惧严寒,不畏酷暑,立足荒山创奇迹,不到一年的时间,硬是让山窝巨变为一座现代化的大型化工厂,让工厂机器轰鸣,让产品顺利生产,优良的品质还得到了国内外客户的青睐。他就是集团副总裁、重庆华峰化工公司总经理陈恩之。

  一位原中石化公司加盟华峰化工的技术员说:“我干过许多类似的建设,像陈总这样精通业务而又敬业的人还真没有见过。”

  在己二酸16万吨/年项目生产期间,陈总总是每天奔波劳碌,不是在现场指挥,就是和中化设计院沟通联络化解种种技术难题,因为一心扑在工作上,他几十年的烟瘾因安全和没空闲,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因为一心扑在工作上,他和一批项目班子才创造了园区一期一年建设竣工、所有设备安装调试成功、产品生产稳定的“奇迹”。随着重庆华峰化工二期48万吨/年项目又一轮新的号角吹响,相信华峰化工的“奇迹”还将上演。

  在与陈总的共事接触中,深为这位东北汉子的不尚空谈、一心扑在工作上的精神所感动。(一舟)

  案例点评:“务实创新”是华峰的企业精神。陈恩之副总裁只是重庆华峰化工公司全体员工中诠释企业精神的一个典型代表。重庆华峰化工无论是项目立项、项目管理、项目建设都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务实创新”的主线,以效率为原则、以结果为导向。如果没有“务实创新”的意志品质和良好氛围,重庆华峰化工就不可能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如果没有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和高效率、高效益的追求,重庆华峰化工人就不会有登高涉远、负重自强之志,就不会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务实之心,更不会有真抓实干见成效、出业绩的“奇迹”。(一舟)

  一个高管的胸襟

  我刚来华峰上班时,除了所在部门的主管领导和同事外,基本上属于人生地不熟,故此很少与人交往。而最让我难忘的是,一次在洗手间,一个戴着眼镜、大约50来岁的领导跟我简短地拉起了家常。

  他和蔼地问:“你是新来的吧?”

  我回答说:“嗯,是的!”

  “在哪个部门工作?”

  “文化宣传部。”

  “你是哪里人呢?”

  “我是瓯海丽岙的。”

  “哦。是丽岙的呀。丽岙原属于瑞安管辖,后来划到瓯海去了。”

  我问他:“领导,您是主管哪一块工作的呀?”

  他微笑地告诉我:“我是主管集团金融板块的。”……

  后来,与部门同事闲聊,才得知他就是集团副总经理翁奕峰。闲聊中,同事告诉我,他说,前不久,翁总有两位来自江西和贵州的银行系统的同学来温州看他,为做到接待的周到、亲切,他选择了一家口味重的餐馆并安排了两位江西与贵州的集团中层作陪,让远方来的二十年未曾见面的老同学倍受感动。至于翁总亲近员工、关心员工、尊重员工的事例更是比比皆是,他发自内心说:翁总这人非常谦和。

  一个公司高管没有任何架子,如此平易近人地主动与新进的员工进行交流,确实让人心生温暖。在心生温暖的同时,又让人平添几许敬意。(刘贵高)

  案例点评:不论职务高低,不问级别大小,华峰领导始终把关心员工、尊重员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没有高高在上,只有平易近人,把员工当作家人,把同事当作朋友,这就是华峰高管的胸襟和气度。(一舟)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012年2月,集团党委对第二批13名“党员示范岗”进行授牌,为更好地让这批党员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集团党委书记周品英决意再次下去走走,意在勉励他们继续努力工作,减小“示范岗”荣誉给他们带来的压力。

  2月的一天下午,我们跟着周书记来到新材料公司,在安排好走访路线后,告诉驾驶员在三角区门口等我们。这时驾驶员并没有将车掉头,而是选择走近路穿过厂区。不巧被站在一旁的周书记看到了,周书记立刻上前进行制止,但坐在车里的驾驶员并未听见,于是周书记又拿起手机打给驾驶员说:“厂区内严禁小车通行,……现在我不在车里,就算我在车里,就更不应该破话公司规定的制度!”

  周书记经常走一线,亲自与员工面对面沟通、交流、谈心,了解员工特别是“示范岗”党员的工作、生活和思想情况等,极大地鼓舞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洪健)

  案例点评:制度遵守无小事,制度遵守无特权。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文化氛围里,身为集团高管,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尊重制度、遵守制度;在下基层、走一线,把党的温暖及时带给基层党员和广大员工的同时,一件小事彰显了一个党委书记的工作风范。(刘贵高)

  “工人”般的领导

  2012年6月的车间里,多了一名全副武装的新工人,上螺丝、紧法兰、搬器材、拉推车、抬裸板、提料桶、舀浆料、分板材、包薄膜,各个工序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辛劳的汗水,他就是普恩公司生产副总尤金明。

  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外墙外保温材料的准入门槛进一步提高,市场对既能达到保温效果又能满足防火要求的复合A级保温材料的需求急剧扩大,而普恩公司此前极具优势的B1级裸板的需求突然萎缩。经研发人员攻关,B1级裸板直接涂覆水泥而成的复合A级聚氨酯保温板面世,并获得相关机构检测通过,样品得到市场认可,接下来就是如何量量产的问题。

  作为一名老党员,又是负责生产的老总,尤金明带领生产部、设备动力部的各管理人员、骨干连续奋战在车间一线,想方设法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造,以提高水泥涂覆的自动化程度。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现有的一条设备流水线改造完毕,产能从全人工30人一昼夜涂覆不到3000片提高到自动化24人一昼夜涂覆6500片以上,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尤总在抓紧改造设备的同时,将自己的设想与设备制造商联系,使得符合生产要求的3条新生产线短短1个月内全部到位投入生产,及时有效地满足了市场需要。(朱永轰)

  案例点评:作为一名老党员,尤金明不管是在新材料公司任生产部经理、在重庆华峰任采购副总,还是在华峰普恩任生产副总,他始终坚持扎根在一线,把自己当成普通工人,以“跟我上”的姿态感染、感动着身边工作的员工,以“善创新”的务实推进着所在公司生产效率的提升。(于君国)

  劳模的心声

  201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合成树脂有限公司设备动力部机修班副班长夏国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2001年进华峰至今已十年有余,这些年的工作让我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作为一个高中毕业生我时刻谨记:原地踏步只会落后。从当年200多人竞聘70个岗位,到成功进入华峰的那一刻,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入职后,我很庆幸,自己的领导对员工非常亲切,并且始终鼓励员工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努力,去实践,去创新。十余年来,我只是立足岗位,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却不曾想这些被领导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经公司和集团推荐,我先后获得过多项省市级荣誉。公司如此看重我,让我深感愧疚。但是,每次获得荣誉后我就一心想着如何更好地去回报公司,如何以更加高涨的热情去工作,如何为华峰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荣誉,更是集团的荣誉,是公司的荣誉,是班组的荣誉,也是全体华峰人的荣誉。”

  也得到了提升。然而,是什么力量促使他去对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大胆创新,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呢?

  为此,夏国林坦率地说:“我之所以敢大胆地对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首先是公司“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及领导的理解和信任,平时,我的领导会支持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对相关设备进行有效改进;其次,十余年的工作经验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实战和理论支持。如果第一次改进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会进一步分析、改进、直到最终解决问题为止。这是我工作的原则。看到设备正常运转,生产不受影响,我就会很开心。很多时候我们的心态要多一些平和,要多给自己提要求,不要去苛刻他人,这样才能使自己更快地成长。”这就是一个全国劳模平凡而又朴实的心声。(刘贵高)

  案例点评:橘生南国则为橘,橘生北国则为枳。同理,不同文化环境将培育出不一样的员工。没有“务实创新”、“宽容失败”及把“关心人、尊重人、培育人”的文化倡导与实施,就没有一批批“夏国林式”员工的成长成才。(一舟)

     
© 华峰集团2009-2010版权所有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